麦澜德中止科创板IPO:产品售价下滑
麦澜德成立于2013年,由崔爱堂、杨东、阎玉霞等6人共同出资成立。IPO前夕,杨瑞嘉、史志怀分别直接持有公司25.82%、24.19%股权,二人合计持有公司50.01%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除此之外,景林景慧、体育基金、东南巨石分别持有公司4.82%、3.46%、2.31%。
麦澜德主要从事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其产品主要包括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耗材及配件、信息化产品等。
从技术上来看,公司在该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其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可实现独立8通道肌电信息采集、电刺激、生物反馈及1个独立张力检测通道;肌电信息采集频率最高可达8192Hz,电流脉宽和电刺激频率可在范围内自由调节等功能,是国内第一家取得一次性使用阴道电极注册证、盆底疾病分级诊疗信息软件注册证、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注册证的企业。
目前,麦澜德已覆盖全国4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营销网络,其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妇保科、妇科、盆底康复中心以及月子中心、产后恢复中心、母婴中心等专业机构。
2018年-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由1.43亿元上升至3.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17%;净利润由5518.40万元增长至1.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62%。分业务来看,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贡献绝大部分收入,占比达到70%;耗材及配件收入占比约在25%左右。
尽管麦澜德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但其盈利能力却震荡下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9.41%、80%、75.97%。2020年毛利率下滑较多,主要是由于其第一大业务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的毛利率下滑所致,由2018年的85.04%下滑至78.55%。
其中,盆底诊疗系列2020年价格较上年同期下滑9.66%。
产后恢复系列价格同样下滑9.13%。
究其原由,随着参与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生产的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尤其在疫情之下,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环境而降低产品单价,导致其毛利率下滑。对此,麦澜德亦坦言,未来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下游主要客户的主要采购价格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2“两票制”下,经销模式存隐忧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简称“PFD”)是全球性妇女常见病,PFD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我国成年女性平均发病率在20%-40%之间,老年女性发病率则高达40%-60%,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五大慢性病之一。
而盆底表面肌电分析系统、生物刺激反馈仪、盆底康复器等是PED非手术诊疗的重要器械。随着人口老龄化、三胎政策落地等因素影响,国内盆底及产后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产后康复设备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9.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9.5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144.8亿元。
虽然行业前景广阔,但除了前面提到的市场竞争加剧之外,在“两票制”、集采政策推进下,公司还面临经销网络缩减的影响。
目前,针对医用耗材实施“两票制”政策试点已有安徽、福建、陕西、山西等省份进行。所谓两票制,就是对于耗材流通环节的一次大力压缩,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淘汰大批的经销商。而目前麦澜德的产品销售仍以经销为主,其经销商数量庞大且分散,2018年-2020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分别为431家、726家、1040家,经销收入占比超过75%。如果两票制全面推行将对公司现有经营模式造成较大影响。
此外,医疗器械集采也已在心脏支架、骨科等领域相继开展,不排除后续对公司核心产品盆底及产后康复设备带量采购的可能。
麦澜德身处的盆底及产后康复这一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前景。不过,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以及集采、两票制等政策不断推进,公司核心产品或面临售价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进而影响其未来经营业绩。
除了深耕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外,公司还将布局女性生殖康复、营养及健康管理、医疗美容等领域。想象空间较大的同时,挑战的难度亦随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