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修复已可观 股票牛的信号

2021-09-05 17:25:43

  顺序依次为现金(年均回报率-0.3%,下同)>商品(28.6%,70年代石油危机冲击掩盖了非石油类大宗价格下跌)>债券(-1.9%)>股票(-11.7%)。衰退期(共58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依次为债券(9.8%)>股票(6.4%)>现金(3.3%)>商品(-11.9%)。复苏期(共131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依次为股票(19.9%)>债券(7.0%)>商品(-7.9%,油价下跌拉低了大宗商品收益率)>现金(2.1%)。过热期(共100个月)资产配置顺序商品(19.7%)>股票(6.0%)>现金(1.2%)>债券(0.2%)。

  美林投资时钟在中国的验证基本符合历史规律。借鉴投资时钟的分析方法,我们统计中国2001-2017年不同经济周期下大类资产表现,债券收益数据来源于中债总全价指数,股票收益数据来源于上证综指,大宗商品的收益使用南华商品指数,现金收益使用理财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下同)。这里与传统的经济周期定义有些区别的是,经济学定义的滞胀是指经济停滞、严重通胀和大量失业并存的现象。而股票市场通常提到的滞胀是类滞胀概念,即经济增速(GDP)下滑,通胀(CPI)上行的状态,本文所讨论的均是股市范围定义的滞胀。同样,对于衰退阶段,经济学定义的衰退是指经济下行、通货紧缩和大量失业并存的现象。股票市场通常提到的衰退是类衰退概念,即经济增速(GDP同比)下滑,同时通胀(CPI同比)下行的状态,本文所讨论的均是股市范围定义的衰退,即类衰退。

  根据我们对经济周期的划分和各阶段大类资产收益率测算,我们的研究结论和美林时钟略有不同,中国滞胀期(共48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依次为现金(3.6%)>债券(0.2%)>商品(-1.9%)>股票(-20.0%)。衰退期(共23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为债券(4.8%)>现金(3.7%)>股票(-25.2%)>商品(-26.0%)。复苏期(共44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为商品(79.2%,2004-06年及09年沪铜期价暴涨,拉高商品指数)>股票(17.9%)>债券(4.2%)>现金(2.0%)。过热期(共41个月)资产配置顺序为股票(83.7%,06-07年A股牛市,拉高股票收益率)>商品(14.3%)>现金(2.2%)>债券(-0.5%)(详见表2)。

  指数、基建投资增速、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汽车销量增速等5项指标,大部分市场底出现时5项领先指标中已经有3个以上企稳,详见《市场反转需要啥信号?-20190220》。

  此外,从市场角度看,历次市场见底时期都有高股息率股先见底的现象。中级反弹和牛市行情均是高股息率股票先企稳,而后热点扩散。以四个典型的高股息股:招商银行(36.000,0.50,1.41%)(过去五年股息率均值3.5%)、格力电器(65.000,5.50,9.24%)(4.2%)、长江电力(16.770,0.09,0.54%)(3.4%)、宁沪高速(10.220,0.19,1.89%)(4.6%)为例,在05年上证综指跌至最低998点之前高股息股已经企稳,2014年上半年上证综指窄幅波动期间高股息股已经开始企稳回升,14年下半年股市行情启动。这一现象背后原因在于高股息率股具有类债券特征,当股息率高于债券利率时,高股息率股就有了配置价值。因此高股息率股的企稳回升,说明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股市已经具备投资价值,详见《现在类似2005年-20190217》、《从高股息股看市场底-20160811》、《高股息策略长期有效么?-20160920》。

  商品牛的启动信号:PPI环比增速回升。用南华商品指数来衡量,04/6年以来(南华商品指数从04/6开始对外发布)商品市场的牛市主要有三轮,分别为04/8-08/7、08/12-11/2、15/11-17/9。前文中我们借鉴美林投资时钟的分析方法,统计了我国2001-2017年不同经济周期下大类资产表现,商品在我国经济复苏和过热阶段有较好收益,商品牛往往和股市牛同步。在经济进入滞涨阶段之后,通胀压力以及货币政策收紧会影响股市表现,股市往往进入高位震荡或下跌的阶段,而商品牛市仍延续,因此商品牛市结束时期相对股市较晚。回顾2000年以来三轮商品牛市,商品牛开启的信号主要是PPI环比增速见底回升。如04/8-08/7的商品牛市期间,南华商品指数和PPI环比增速均从04/8开始见底回升。08年12月,南华指数和PPI环比增速同步见底回升。2015年11月之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南华商品指数再次大涨,而PPI环比增速已经从15/9开始回升。从各类商品如原油、铜、煤、钢铁见底回升的先后顺序来看,原油和铜的领先效应更强(详见表5)。

  现金为王的信号:现金收益率>1/万得全A的PE。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经济滞涨期现金为王,这主要是因为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偏紧,股债皆熊,而现金、商品的相对收益将领先。回顾2000年以来两轮典型滞涨阶段:07/10-08/4、10/4-11/7,股市、债市均表现不佳,大类资产配置中现金占优。在07/10-08/4期间,股市处于熊市上半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4.5%的高位震荡。在10/4-11/7期间,股市从11/4之后进入熊市,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从3.2%升至4.1%。从信号验证的角度来看,现金收益率大于股市收益率,往往说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现金占优。如果用10年期国债利率代表现金收益率,用1/万得全APE(TTM)代表股市的收益率,则1/万得全APE(TTM)-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股市的风险溢价率水平能够衡量股市相对于现金的收益率。当股市风险溢价率极低的时期(往往发生在股市估值极高,即股市泡沫阶段),现金的配置价值优于股票。05年以来,股市风险溢价率水平低于均值向下一倍标准差的时期主要有07/2-08/5、09/7-09/12、15/5-15/6,这些时期股市也基本处于牛市顶点附近。

下一篇:深化电气化布局,奇瑞捷豹路虎加速“重塑未来”
上一篇:狂卖超百亿后 陈光明又有大动作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