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股估值较高市场或面临风格转换!百亿私募大佬林鹏重磅发声-

2021-08-07 19:50:01

  的材料成本在中国,相比海外下降3%。在固定资产和人工环节,中国的成本优势非常大。这些优势,完全是基于系统性的优势,因为固定资产折旧低,反映了在中国投资的成本比较低。另外,固定资产的产能投资,整体基础设施、物流体系,甚至通讯的基础网络,是综合优势所带来的。这个成本的优势,相信任何国家在短时间内都是无法超越的。甚至随着疫情的变化,这种优势被进一步拉开。“从只是想在中国建设一个面对本地市场供应的生产车间,到现在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成为了重要的出口基地,就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中国制造对于全球资本的吸引力。”

  从以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业的变化来看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格局,林鹏表示,相信未来的汽车会成为以智能设备为主,电动或者不是电动都不重要,但它主要会是一个智能的、提供位置移动或者其他服务的一个工具。未来我们相信,电动之外的智能,将会是新能源车最主要的价值部分。“我们提出非常大胆的假设,现在的汽车电池,未来像当今手机显示屏一样,虽然是非常重要的成本构成,但是从投资回报的缴租来说,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非常大的回报。我们更具确定性的,未来的智能汽车基于运算、智能的部分,基于和外界产生联系的部分,基于提升乘客娱乐性、舒适型、便利性,甚至可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方面,才是未来智能车最大的利益所在。还有,未来的新能源车,也许会有一些汽车厂商勇敢地放弃了自己品牌,产生专注于为品牌商提供代工的巨无霸企业。”

  成长股也面临合理商业规律的制约

  给予过高估值在投资上比较危险

  提问:如何评价当下价值股和成长股?芯片、半导体、新能源这些成长股的估值很贵,但是电子消费和医药都比较便宜,有的声音认为这些新贵板块虽然很贵,但是空间也很大,可能在未来会成为为价值股。传统大龙头,虽然现在估值低,但是成长性不如这些板块。现阶段,我们是否应该积极布局到这些新的机会当中?还是要等待更合适的价格?

  林鹏:价值股和成长股,很多是以增速或者预期增速来区分,我觉得价值股和成长股是一类,只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看待成长。

  我想说,即使是非常好的成长股,也要面临合理商业的规律的制约。对于制造业来说,净资产收益率可能非常重要,对于很多商业模式特别好的轻资产公司来说,用户的获取速度是它们的限制。任何成长股,在某一时候都会增速降低,那时候我们可能又会把它归入价值股。只不过增速降低是在什么时候发生,这需要我们做研究、判断。

  既然高速增长不太可能长时间的实现,给予过高的估值,在投资上比较危险。我们对于热门的公司,估值过于离谱,只能默默祝福,希望大家各自走好。我们可能只会研究,难以投资。我们很在意估值,当然不是“唯低估值”,只买低估值的股票,但我们有我们对于估值的尺度,我们容忍它有波动,但不能太过于超越合理的规律。

  看好港股互联网企业长期发展

  提问:近期反垄断法影响了很多企业,像港股上的互联网大企业回调也比较大,林总目前对于港股后面的看法,尤其是港股中的互联网企业您如何看?

  林鹏:我觉得港股中的互联网企业,从估值角度来说,几乎处在历史最低。对于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最近一段时间有非常多的担忧。我觉得,不管怎么样,我们是以商业规则构筑的社会,这些公司在这个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同时它们也在积极为促进社会公平分配而做努力。最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完全同步的,而且这些企业无论是在文化上,还是在商业上,都承担了中国最优质企业出海的重任,获取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的科技竞争中取得领先位置。这些企业都是从市场化竞争出来的,并且很多层面上具有了全球最领先的地位。从企业本身的商业模式、竞争手段和提供的产品、服务来说,也是符合绝大多数民众需求的,对社会非常有益。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看好这的企业的长期发展。

  看好以开发业务获客、经营物管业务的地产企业

  提问:和谐汇一对于地产行业的变化如何看待?包括衍生出来的像物业管理这类劳动密集型的行业?

  林鹏:既然是“房住不炒”,并出台了相当多的政策限制地产公司的融资等,相信从地产开发的业务来说,未来总体是稳定的,会呈现风险降低,并且行业集中度提高的状况,可能会成为一些优质企业稳定获得客源,说时髦一些话,就是获得流量的途径。

  对于地产公司来说,我们期待通过这么多年形成几百万亿的房地产资产,通过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所产生的资产管理业务,这样的业务是轻资产的,目前来看也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物业服务目前来看有比较大的空间,未来不仅是住宅,工业区、开发区和旅游景点、城市,都有以房屋为主的资产管理需求。做这些事情的公司,未来潜在的市场空间会非常大。

  如果一家公司仅仅是以开发业务为主营,未来也许会黯淡一些。但如果以开发业务作为获取客源、获取流量、提升品牌的途径,同时基于这样的一些流量、品牌,经营自己的物业管理、城市管理包括物流、商业等业务,做出这样转型的公司,相信会有非常大的机会。

  关于物业管理的成本,其实物业管理公司不太指望通过提高物业费来获得盈利增长,虽然说劳动力的成本在上升,但是物业公司也在通过运用摄像头等科技手段来实现对于人工依赖的减少,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盈利。所以不用太过于担心物业管理的成本上升所可能给这些公司带来盈利的影响。

  美股不具备本质上的高估

  提问:关于美股方面,美股一直居高不下,价格也很高了。后期美联储流动性收紧,导致美股回调,对于A股和港股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林鹏:首先,美股并不具有本质上的高估。这个市场上最核心的,以Facebook、亚马逊、谷歌、苹果、微软,这样一个群体是市值特别大的,这类公司的估值处在历史平均水平。整个美股,如果因为流动性的收缩产生一些回调,我们相信不会是那种“股灾式”的回调。

  如果仅仅做出市场基本能预期到的量化宽松的结束,对于美股的影响会是短暂的,对于A股和港股的影响也是短暂的,不是非常直接的。如果产生了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迫使各国央行只能用价格方式提高利率,收缩货币的投放,我觉得有可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但这属于危机预测的范畴,虽然是灰犀牛,但不是我们应该做预测的事情。也许我们要做好长期与货币宽松共存很多年的准备。

  投资中积极倾听市场的声音

  提问:关于和谐汇一的投资哲学中“非共识的正确”,您如何理解?如何保障我们走的路是正确,而不是为了逆向而逆向。比如其他公募基金纷纷减仓茅指数的环境下,您目前持仓中部分依然还投资与消费类大股票和蓝筹股,您是如何考虑的?

  林鹏:首先,我们要坚持寻找和市场认知不一样的地方。但我们不会为了不一样而故意对市场主流的观点来找茬、为了反对而反对。也许会对市场过度集中的一些观点或者投资行为有所谨慎,或者说我们会暂时回避,但我们也要积极倾听市场的声音,这也是我们需要有的变化之一。

  对于消费类,像白酒、茅指数等,具体行为我们不能有直接的表达,但我们不会因为大家要抛弃茅指数,就一定要去买,或者为了展现我们的“非共识的正确”,非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我们没有这样极端,也不会这样考虑。

  希望大家放心,我们还是基于我们的价值观和投资方法、投资理念来进行投资。有的时候,我们会比别人看得长一些,或者说我们有的时候也会挑战一些市场的主流观点。但我想,我们还是非常努力、勤奋的,基于艺术、基于科学,将投资这项工作做好,争取给投资者创造非常好的投资回报。

下一篇:光伏玻璃“暗战”升级:从“双雄争霸”到“三国杀”?- 市场券闻
上一篇:热议话题:水滴筹申请流程是什么怎样申请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