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基础理论]半月谈:地产中介仍在贩卖公民信息

2023-10-29 11:24:26

  部分地产中介人员、小区物业员工等掌握了大量公民个人资讯,在法律意识淡薄、不当利益诱惑等因素下,成为侵害公民个人资讯犯罪的高发群体。这些被侵犯的公民个人资讯,不仅被地产中介等用作营销手段,相互转手倒卖,还被倒卖给黑中介,造成电信诈骗、敲诈勒索等刑事案件。

  地产中介侵犯公民资讯犯罪高发

  尽管国家加大对公民个人资讯的保护力度,但相关案件依旧层出不穷。今年2月,广东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同侵犯公民个人资讯案进行了判决。据法院介绍,黄某于2011年开始任东莞某房地产中介公司老板,为发掘、联系潜在客户,黄某向他人购买了东莞多个小区合计4万多条业主个人资讯,包括业主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部分还含有房屋面积、职业、学历、车牌号等资讯。期间,黄某还将上述业主资讯资料通过转发给他人使用,并同时转发到公司业务群。

  自2021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资讯保护法》施行到2022年11月,东莞各级法院共受理侵犯公民个人资讯犯罪案件56宗80人,其中,因房地产中介行业导致资讯泄露案件共13宗27人,24人为地产中介公司人员。“由于此类行业严重依赖电话、短信等途径进行营销,为了提升营销的针对性、有效性,买卖公民个人资讯甚至已成了行业潜规则。”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

  这些中介侵犯的个人资讯类型多样,不仅包括非法收集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手机号、住址、通信内容、轨迹资讯、征信资讯、财产资讯等传统静态资讯,甚至还包括个人实名认证的一些社交账号,如号、QQ号、抖音号等。

  此外,在房地产行业泄露个人资讯案件中,除中介、销售人员外,侵害个人资讯的房地产开发商也不在少数。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2022年12月宣判了一同房地产开发商侵犯购房人个人资讯案,案件中受害人陈某在某房地产开发商处购买房屋后,便持续不断接到各种装饰、装修商家的推销电话。

  已发展成黑色产业链

  半月谈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一位刑庭法官表示,小区业主资讯泄露,甚至被多次贩卖,业主会收到很多电话骚扰,包括卖房、买房、租房、装修等。此外,对于家庭儿童资讯泄露的,会有很多培训机构电话骚扰是否需要报班。还有很多所谓的银行人员、通讯公司人员打电话问是否需要贷款、开通通讯业务等,名目众多。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21)》显示,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由于个人资讯泄露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除影响被泄露者日常生活外,有些被泄露的资讯,还发展成黑色产业链。一些犯罪分子大肆购买并通过网络相互转卖,对个人资讯进行再加工。比如,校对合并财产资讯和轨迹资讯、利用身份资讯注册平台账号,再通过QQ群、群销售给个人或犯罪团伙赚取差价等,形成了收集、加工、倒卖个人资讯的产业链。

  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等,往往以非法获取个人资讯为前提,且犯罪溯源相当困难。北京楷汇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利勇曾代理过由地产中介非法倒卖个人资讯引发系列敲诈勒索的刑事案件。他认为,有大量资讯进入黑灰产业链,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严重威胁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公共利益。

  加大打击力度,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房地产中介服务人员等群体侵害个人资讯犯罪高发频发的问题,需要在强化打击治理力度的基础上,严格规范相关行业,加强行业自律,做到合规合法经营。

  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相关法官认为,对于侵犯公民个人资讯的案件,应追查源头,深挖泄露数据的主体,并对整个利益链条进行完整打击,包括非法收集、转让、买卖、帮助建立平台、通讯群组等利益主体,深挖相关利益链条。

  部分房地产中介、物业服务等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相关法律出台后,仍未意识到非法获取、买卖公民个人资讯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的规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就构成侵犯公民个人资讯罪。针对此,房地产企业、中介行业机构等应加强对公司员工的法制宣传,开展职业操守、法律法规等相关培训。

  广东胜伦律师事务所律师郑明认为,要通过抓反面典型,严惩地产、中介、物业等行业人员违规违法执业,从而提高从业门槛和从业人员素养,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从基层司法实践的角度,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安全形势和资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资讯类型的界定、刑事处罚标准的确定,以及庞杂的资讯数量核查等,都成为司法实践中需要加强指导并予以解决的问题。

下一篇:[基金基础理论]交通事故致1(si)3伤?门店前车辆被贴“车毁人(wan
上一篇:[基金基础理论]网红私募陨落 建泓时代拟决议解散 曾因两年43倍收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