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海陵分局三个维度加快综合服务窗口建设步伐
今年以来,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建设了一批硬件水平高、服务质量优、品牌特色强的基层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公安机关政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辖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幸福感实现双提升。
一、着眼大局,思想站位有高度。分局以实现公安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和人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为目标,以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为要求,积极推动综合服务窗口基础设施建设,“放管服”改革持续走在泰州市前列。一是建设进度序时化。以客观条件、技术成熟度为划分标准,将分局12个派出所划分为4个批次,逐步实现“综窗”建设全覆盖。坚持“一所一表”,细化场地配备、设备采购、技术培训、制度落实序时安排,定期汇报建设进展,业务部门不定期实地检查,确保按时完成建设目标。二是建设流程规范化。分局多警种部门积极参与,成立专业指导小组,在硬件改造招标、建设项目审计、采购合同签订、设备调试验收等各个环节给予基层所队专业支撑,确保建设流程畅通;分局于2020年优先在位处海陵东西两端的九龙、京泰派出所建设标准化综合服务窗口,探索建立可样板,供海陵区学习参考;预先拟定详细预算,积极与各镇街沟通协商,争取多方财政支持,为“综窗”建设注入“强心针”。三是建设标准统一化。按照市局《公安综合服务窗口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统一布局设置,以城区面积不小于80㎡、乡镇面积不小于100㎡为原则,设置供办事群众使用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和无障碍通道;统一标志标识,规范使用“派出所综合服务窗口”名称,融入“泰好办”LOGO,确保各“综窗”外观整齐划一;统一功能分区,标准化设置窗口服务区、休息等候区、“互联网+公安政务”体验区、24小时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不断提升群众体验感和舒适感。
二、抓铁留痕,改革举措有力度。针对基层派出所工作实际,精准剖析制约综合服务窗口工作效率提升和服务水平优化的痛点、堵点问题,全力突破综合服务窗口发展“卡脖子”环节,巧用“加减乘除”法,实效改革效果最大化。一是做好业务扩容的“加法”。户籍窗口统一更名为综合服务窗口,将原有业务扩容为四大类28小类,囊括户政、车驾管、出入境以及其他行政许可等高频业务,全部业务在全局范围内“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按照统一要求实现“全域同办”。二是做好手续、时限的“减法”。坚持审批手续再“瘦身”,相同材料无需交两次,补充手续一次性告知;跑动次数再“压缩”,建立容错机制,全面普及推广告知承诺制,让“先办事再补齐”成为常事;办理效率再“提速”,分局将省厅规定的办理时限再压缩,如特种行业许可证核发许可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5个工作日,一般户政业务由10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工作日。三是做好平台支撑的“乘法”。依托现有的警务政务平台,广泛推广“江苏智慧治安”小程序、“泰警通办”等平台,不断打磨升级自有政务平台,开放网上预约、在线预审、进度查询等功能,将“互联网+政务”模式深度融入基层实践,推动公安政务持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四是做好“智改数转”的“除法”。集成既有电子卷宗、档案等公安数字化加工成果,各“综窗”实时在线交流利用,实现凡公安机关提供的材料无需群众跨区域跑动。随着电子证照、电子印章技术和交管证件一体机、出入境证件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办理工作逐步实现无纸化。
三、创新驱动,为民服务有温度。分局把牢政务服务命脉,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宗旨,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目标,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程,致力于创造更多“尘世间的幸福”。一是优化营商环境。下发《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七条措施》等文件,成立分局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警务专员”挂钩制度,不断探索强化“警企互动平台”研发使用,目前海陵区267家企业实现警务专员“一对一”服务全覆盖。二是夯实警务根基。积极策应“苏安行动”,“综窗”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借助与群众、企业打交道的机会,深入排查发现在意识形态、安全生产、重大矛盾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广泛搜集各类情报信息;发挥人口管理“哨站”作用,密织流动人口采集网、社会关系辐射网、重点人口防控网,共发现并登记流动人口1765人次。三是回应群众关切。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及各“综窗”按照“苏安行动”大活动要求,深入调研征集群众需求62条;扎实落实“绿色通道”、“预约上门”、“错时服务”等工作举措,履行“服务不打烊”承诺,累计服务人员超500人次;以“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为契机,拓展窗口民警服务覆盖面,让“背包客”足迹遍布校园、社区、医院、敬老院,今年已累计开展青少年维权、法制宣传、政策宣讲、集中服务等活动43次,切实做到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