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来好日子 “搬”进幸福里——山丹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百姓安居乐业问题,他强调“要完善移民搬迁扶持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今年以来,山丹县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竭心尽力让群众“搬”来好日子,“搬”进幸福里。
道路平坦、排列整齐、环境整洁、田园连片……深秋时节,暖阳照耀下的霍城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西关安置点,鸡犬相闻、雀鹊欢唱。村民张玉凤是霍城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首批受益者,与同镇50户搬迁户一起搬进新家,开启了全新生活。
霍城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村民 张玉凤:原来房前屋后堆着粪堆、草堆,如今又有绿化又有广场,树木花草都特别好。
同样,在大马营镇中河村集中安置点,排列整齐的新居映衬着青瓦白墙熠熠生辉,农家小院装修别致,窗明几净。走进屋内,刚刚搬进新家的黄虎善小两口正忙着打扫新房、摆放家具,对于这栋69平方米的新房,两口子越看越欢喜,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大马营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村民 黄虎善:以前干啥都不方便,新房子有暖气、还有卫生间、有马桶,设施都很齐全,安全也有极大的保障,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很难想象,不久前,他们还都深居山中。如今已经搬出穷山沟,开启了新生活。这一点一滴的改变,全部得益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开展。今年以来,为全力推进搬迁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山丹县紧紧围绕“搬迁谁”精准识别、“怎么搬”系统谋划、“搬到哪”科学选址、“搬得出”做好保障、“稳得住”强化扶持的主体思路,找准“穴位”,精准发力,结合群众意愿及实际情况因户施策,动员党员干部主动拆、带头拆,以点带面、连点成线、由线成片,有效推动各乡镇实现了整村整社搬迁。至目前,山丹县签订搬迁安置协议5639户,建成永宁新村等集中安置点13个、房屋1.55万套,安置群众4669户。迁出区、迁入区矢量数据上报率达100%,累计拨付各乡镇补助资金2.05亿元,发放1.62亿元。
大马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甘颖超:大马营镇聚焦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整体谋划、系统推进,强力推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任务落实。
大马营镇干部 王学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积极融入全镇生态搬迁工作大局。今年我主动拆除自己的房屋300多平方米,还做好左邻右舍的思想劝导工作,为其他村民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大家看到村里的党员带头拆除,纷纷转变了思想,自行拆除了自家的危旧房。
霍城镇干部 陶松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响应搬迁政策,带头拆迁,做好表率。我要努力践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政策讲给群众,好处摆在眼前,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政策,身体力行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落实落细。
既要“搬进来”,还要“稳得住”,还得“能致富”。山丹县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以提升搬迁群众生活品质为导向,在谋划布局集中安置区建设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安置规模统筹考虑道路交通、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学校、医院、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群众出行更便捷、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如今,山丹县各批次避险搬迁工作正顺利进行,越来越多的群众将搬进宽敞干净的新房,享受完善的配套设施,迎来全新工作机遇,开启幸福美好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