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在小行星“龙宫”表面发现太空风化的痕迹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京都大学、九州大学等组成的研究团队20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通过分析隼鸟2号探测器从小行星龙宫带回的样本发现,龙宫表层的水几乎都消散于宇宙空间,证明了龙宫的表面物质正经历着太空风化。
没有大气层的天体会因为微流星体的高速撞击、太阳风粒子轰击、宇宙射线照射等原因表面慢慢发生变化,这一过程称为太空风化。
公报说,研究团队分析了隼鸟2号探测器从龙宫小行星带回地球的800多颗平均直径几十微米的砂粒,发现龙宫小行星表面因微流星体冲击产生的热量导致星体表层数微米变成熔融状态,熔融层下方至少1至2微米的黏土显著脱水,小行星仿佛整体遭受了强加热一样反射着太阳光。
此前其他研究表明,构成龙宫小行星的液态水和其他物质经历过大规模反应,但一直没有直接的现场观测数据,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可以解释龙宫在还是更大天体的一部分的时期,因其内部温度升高或者过去曾处于更接近太阳的轨道,其表面以下到约深1米的地方被强烈加热,致使整个天体或天体表层的水几乎全部消散于宇宙空间。
研究还发现,龙宫的太空风化和月球以及丝川小行星的太空风化都不同,显示出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龙宫小行星含有大量含水硅酸盐矿物,而月球和丝川小行星没有水。
公报说,龙宫属于C型小行星,这种小行星数量在小行星集中的主带中是最多的。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首次弄清了C型小行星太空风化的真实状态,有望推动对含水小行星反射光谱的解释。
本项研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新一期《自然·天文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