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深度分析(兆易创新行业分析)

2022-12-18 17:26:00

  4年股价涨30倍 43亿定增落地的兆易创新 未来能上万亿市值吗

   再融资巨头兆易创新本次43亿定增落地!股东阵容很强大!

   本次兆易创新公布定增结果,募资总额达43.24亿元。其中,新加坡投资有限公司(GIC)获配金额19.94亿元,登记完成后将成为第九大股东,持股比例2.17%;葛卫东获配736.09万股,获配金额15亿元,持股比例将提升至4.48%,成为第五大股东。

   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目前前十大股东的分布,兆易创新43亿元的定增,新加坡投资有限公司获配20亿,成为第九大股东;葛卫东获配金额15亿(之前是第六大流通股东),成为第五大股东!

   而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则是二股东,这是17年收购的,所以从大基金在第二大股东的位置来看,国家对于兆易创新这种 科技 企业的扶持,其他的资金怎么能不动容?

   葛卫东曾是期货大佬,后来转战A股。数据统计,他持仓市值高达113亿,整体浮盈超过60亿,现身用友网络、兆易创新、科大讯飞等,万华化学也砸了几十亿,都是很耐心的拿,也获得丰厚回报,可以称之为价值投资的典范!这也让我想到了姚振华,大家都在说他是狂人时,殊不知他在A股赚得盆满钵满,其实,这就是格局!

   最近多只妖股拉高减持,都是玩套路;其实,多来点大佬定增入市,何愁大盘不涨,你们说是吧!这次定增价是203.78元,比昨天收盘价205.66元,折价只有1%,看来这些机构信心满满!

   作为芯片龙头之一,兆易创新这个消息,对大基金持有的 科技 股带来了一定的刺激!之前所说经常搞定增的企业不要玩,但是我们也要分企业性质,看是做什么的?

   兆易创新是最芯片存储的,而兆易创新此次募集资金净额42.82亿元,将用于DRAM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所以,这么好的前景,这样的定增,那些机构巴不得多来一点!其实这次,有42家机构参与定增,但最后花落5家,所以,兆易创新的定增可谓是香饽饽!

   兆易创新作为存储芯片龙头,成立十五年,逐步形成“存储+控制+传感器”的布局。上市4年,股价涨30倍,是东哥 科技 专栏里分析过的一个好企业,那么我们不妨讲讲这家企业的前世今生!

   公司成立于2005年,最初以Nor Flash闪存切入市场,2011年设立MCU(微型控制单元)事业部涉足MCU产业,2017年联合合肥长鑫涉足DRAM产业,2019年并购思立微切入传感器领域。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存储类业务已经覆盖三大类存储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和DRAM),主要业务模式为Fabless,同时切入了MCU和传感器领域,多元化产业经营初见成效。

   我们再细说中间比较重大的过程:收购

   兆易创新于于2016年8月18日在上交所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存储芯片、微控制器 MCU 芯片。

   但兆易创新在上市短短20个交易日后,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进行了为期1年的定增收购之旅,然而不幸以失败告终。当时收购标的是矽成半导体,这家企业来头不小,先后被几家企业看中,最终被北京君正(国内芯片界一“豪强”)收入囊中(于今年1月1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

   第一次收购失败不到3个月后,兆易创新又因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而停牌,此次收购标的是上海思立微。上海思立微的技术和产品定位于智能人机交互,主营业务为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传感器 SoC 芯片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与销售。提供包括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传感和控制等系统算法在内的人机交互全套解决方案。作为国内市场领先的触控和指纹芯片设计商,在国内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这场收购于2019年完成,可以说,兆易创新这一路都是伴随着收购资产重组的,其实这是 科技 圈的常态,而且收购的资产都是好资产,比如,闻泰 科技 收购的安世半导体,北京君正收购的矽成半导体,他们的收购带来的都是实力大增。

   兆易创新出手17亿元拿下上海思立微,但是也引发了争端,直接闯入汇顶 科技 的势力范围。

   汇顶 科技 是全球指纹识别芯片的领军企业,也是我国首家取得如此地位的半导体设计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了,19年的汇顶 科技 是王者!汇顶 科技 将继续维持在电容式指纹识别触控芯片方面的领先地位,并实现其人机交互领域龙头企业的长期目标。

   而兆易创新的主要产品为32位MCU芯片,主要用在工业控制、消费电子和通讯领域,车规级认证也已通过。而收购思立微,无疑是威胁到了汇顶 科技 !那么后市怎么看?

   不论是兆易创新的收购还是如今的定增,无疑都是对实力的进一步增强!

   收购思立微,兆易创新可以获得人机交互领域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在已有的微控制器 MCU、存储器基础上,补齐人机交互技术和产品,推进“存储+MCU+传感器”产业协同。并且可以充分发挥和上海思立微在技术研发、产品类型、客户渠道和供应链等多方面的协同效应,进一步强化公司的行业地位。所以,收购思立微是必然的!

   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完毕后,将新增对DRAM产品的销售,扩大存储器产品的种类与规模,存储器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将提升,收入构成将更加丰富,并能大幅提高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后续发展空间,为公司经营业绩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保证。

   业绩方面,19年业绩稍低于预期,行业季节波动和费用影响是主因。但基于兆易创新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物联网终端、个人电脑及周边,以及通信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 汽车 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等领域。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消费会不断增加,前景广阔,看好公司未来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持续保持高增长势头。

   目前兆易创新市值是逼近千亿,距离万亿还差10倍,但是东哥相信,未来芯片、半导体领域一定会产生万亿市值的巨头,兆易创新或会是其中一个!

   如果不会选择 科技 股,东哥的《 科技 2020,下一个 科技 茅台》,立足全球 科技 发展进程,来看中国 科技 企业,从行业发展现状,政策支撑,行业前景出发,在5G、半导体、芯片、消费电子、国产软件、计算机等这领域去挖掘优质企业,而且会从细分领域分析,比如半导体,会细分到设计、材料设备、制造、封测等领域去写,从核心技术、成长能力、财务指标等多方面进行企业分析,财务指标中,比如,基本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增速、盈利、估值等多角度解析,为大家筛选龙头企业,找到下一个 科技 茅台!

  兆易创新:错失的大牛股!提升认知吧

  1、这只股票去年5月份买入,并且在发文推荐这只股票。结果在股价160元左右,我觉得估值太高了,减仓了。结果,去年最高涨到428元,现在277元。略表遗憾,哈哈。但是, 如果让我从新选一次,我还是会这样操作。因为对DRAM的认知不足,贪不得。

  2、2019年业绩可谓亮丽:营业收入 32.03亿元,同比增长 4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6.07亿元,同比增长 49.85%;经营现金流净值9.67亿,同比增长56.11%。其中,营收增长主要

  3、兆易创新2015年营收11.89亿,至2019年,复合年营收增长28.11%,去年是近几年营收增长最快的一年;2015年利润1.58亿,至2019年,复合利润增长40%。完完全全对得起“高增长”三个字。

  4、储存行业在2019年有了一个上升势头,但是疫情大大打击了下游产品的需求,预估原来的上升势头会延后到2021年,今年就不要期待有业绩增长了。受益于TWS耳机的需求,公司的NOR Flash出货跃居全球第三,这个是重要看点,去年我看轻了TWS的威力,可惜。后期,对其他创新型消费电子的爆发,也比较期待。 汽车 行业的不景气,让公司MCU产品需求疲软。

  5、兆易的重中之重,是看DRAM。如果它的DRAM没有搞出个名堂,现在900亿的市值是非常贵的。如果DRAM能够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估值天花板就极高了。现在我没有持有兆易,因为我还在学习DRAM。另外,收集了一些DRAM的文章,回复“兆易”可看。共同学习!求业内人士交流!

  ……

  (资料更新至2020一季度报,也将持续跟踪)

  NOR Flash 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 100 亿颗。2019年公司推出新一代高速 4 通道产品系列(GD25LT), 是业内首款高速 4 通道 NOR Flash 解决方案,传输速率达 200MB/s;以及兼容 xSPI 规格的 8 通 道 SPI NOR Flash 产品系列(GD25LX),传输速率达 400MB/s,是业内最高性能的 NOR Flash 解决方案之一。

  目前公司 NOR Flash 产品工艺处于行业内主流技术水平,工艺节点主要为 65nm,同时有少量 55nm 工艺节点产品。2020 年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着力推进 55nm 先进工艺节点系列产品。总体看它的产品还是中低端为主。

  特别说明。TWS耳机大大拉动了需求!

  根据 CINNO Research 产业研究,公司 NOR Flash 全球市场份额在第二季度实现突破,上升至全球第四,并在第三季度跃居全球第三。 发展速度较快。

  累计出货数量已超过 2 亿颗,客户数量超过 2万家,目前已拥有 320 余个产品型号、22 个产品系列及 11 种不同封装类型。目前,进一步扩展 MCU 产品组合,针对高性能、低成本和物联网应用分别开发新产品。更低功耗和成本的 M4 和 M23 系列产品推出,继续保持 M3 和 M4 产品市场的领先优势。2019年8月推出的全球首颗基于RISC-V内核的32位通用MCU 产品。 GD32 作为中国 32 位通用 MCU 领域的主流产品,以 24 个系列 320 余款产品选择,覆盖率稳居 市场前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消费类嵌入式市场,适用于工业自动化、人机界面、电机控制、 光伏逆变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家电及物联网等领域。

  依据 IHS Markit 报告,在中国 Arm Cortex-M MCU 市场,2018 年公司销售额排名为第三位,市场占有率 9.4%。

  公司通过对上海思立微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收购进入传感器市场。在 2019 年公司提供嵌入式生物识别传感芯片,电容、超声、光学模式指纹识别芯片以及自、互容触控屏控制芯片。 传感器主要产品包括电容触控芯片、指纹识别芯片,广泛应用于新一代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感 器模组,也适用于工业自动化、车载人机界面及物联网等需要智能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的领域。

  在光学指纹传感器方面,积极优化 透镜式光学指纹产品,并推出 LCD 屏下光学指纹、超小封装透镜式光学指纹产品、超薄光学指 纹产品、大面积 TFT 光学指纹产品,成为全行业唯一一家拥有指纹全部品类的公司。在 MEMS 超声指纹传感器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依据赛迪数据,2018 年公司传感器业务(思立微)中,触控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为 11.40%,排名第四;指纹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为 9.40%,排名第三。

  目前中国大陆 DRAM 产业技术仍处发展阶段,三星电子、SK 海力士和美国的美光 科技 ,占据全球 95%以上的市场份额。

  2019 年 4 月 26 日,公司与合肥产投、 合肥长鑫集成电路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可转股债权投资协议》,约定以可转股债权方式对项目投资 3 亿元,并继续研究商讨后续合作方案。业务方面,公司将与合肥长鑫发挥优势互补,探讨在 DRAM 产品销售、代工、以及工程端的多种合作模式。

  长鑫底层技术来自奇梦达(Qimonda),后者自2006年从母公司英飞凌剥离后一路开挂,DRAM产品销量并稳居全球第二,300mm晶圆领导者和PC及服务器DRAM产品市场最大的供应商之一,戏剧化的是三年后其申请破产。长鑫通过与奇梦达的合作,共将一千多万份DRAM相关的技术文件(大小约2.8TB)收入囊中,截止目前共有1.6万项专利申请,据悉长鑫方面随后对部分技术细节进行修改,以规避美国方面的实体名单出口制裁。

  长鑫存储于 2019 年 9 月亮相其 19纳米工艺的 8Gb DDR4 芯片产品,实现中国 DRAM 技术的突破。同时这也是与世界主流产品同步的技术。目前长鑫上已经开始对外供应DDR4芯片、LPDDR4X芯片及DDR4模组。预计今年底扩展到4万片晶圆/月,产能大约能占到全球内存产能的3%。

  2020 年继续推进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拟募集资金不超过约 43 亿元,用以设计和开发 DDR3、 LPDDR3、DDR4、LPDDR4 系列 DRAM 芯片。预计,2021年实现量产。对了,长鑫存储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兆易的控制人朱一明,长鑫如果成了,兆易可以收购。

  2019 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 3.78 亿元,占营业收入 11.8%,相比 2018 年同期增长 64.33%。 公司在推出具备技术、成本优势的全系列产品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知识产权专利。截止 2019 年末,在涵盖 NOR Flash、NAND Flash、MCU、指纹识别等芯片关键技术领域,公司已积累 1,195 项国内外有效的专利申请,其中 2019 年已提交新申请专利 201 项,新获得 156 专利授权。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 口金额 3055.5 亿美元,同比下降 2.1%;集成电路进口数量 4451.3 亿个,同比增长 6.6%。2019 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 101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集成电路出口数量 2187 亿个,同比 增长 0.7%。 目前集成电路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形下,集成电路产业国产替代大有可为。

  2018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被列入加快制造 强国建设需推动的五大产业首位。根据《中国制造 2025》规划目标,到 2020 年集成电路产业与 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半导体产业自给率达到 40%。自 2016 年以来,国内开始出台了 大量政策,包括中央、地方促进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之外, 十几个省市也已成立地方性产业基金。

  1、NAND Flash 闪存 :企业级 SSD 和智能手机成为两大主力需求 ,需求量乏力,预估2020年市场也不乐观。

  2、NOR Flash 闪存:物联网、5G 基站、 汽车 智能化、TWS 耳机等等都是需求

  3、MCU 产品 : 汽车 应用仍然是 MCU 产品最大的终端用户市场,由于 汽车 市场的衰退,MCU市场相当惨淡,2019 年 MCU 营收较 2018 年预计下降 5.8% 至 165 亿美元,全球 MCU 单位出货量从 2018 年的 281 亿颗下降至 269 亿颗。 2020年还是看 汽车 市场。

  4、指纹传感器芯片 :2019 年指纹传感器的 出货量将达到 9.9 亿颗,同比增长约 12.5%。 虽然手机市场疲软,但是指纹传感器应用实在上升期,未来需求也是增长状态。预估至 2024 年,整体屏下指纹手机出货量将达 11.8 亿台,年 均复合增长率 CAGR 达 42.5%。

  5、DRAM 芯片:DRAM 市场需求增长主要依靠手机和 Server 两大市场,由于 PC、服务器与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需求疲软 ,根据 SIA(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与 2018 年相比,DRAM 产品 2019 年销售 额下降了 37.1%。 2020年,这部分需求也不容乐观。

  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领先的闪存芯片设计企业。据 TrendForce 数据统计,按营业收入计算, 公司 2018 年保持中国 IC 设计行业收入排名前十。

  据 CINNO Research 对 2019 第三季度存储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公司 Nor Flash 市场份额提升到18.3%,超越赛普拉斯排名全球第三,前二名分别为华邦电子和旺宏电子。

  依据 IHS Markit 报告,在中国 Arm Cortex-M MCU 市场,2018 年公司销售额排名为第三位,市场占有率 9.4%,前两位分别为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和恩智浦半导体(NXP)。

  依据赛迪数据,2018 年 公司传感器业务(思立微)中,触控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为 11.40%,排名第四;指纹芯片全球市场份额为 9.40%,排名第三,前二位分别为汇顶 科技 、FPC。

  1、该公司的NOR Flash技术相对低端,是大厂忽略、不做的市场,它是兆易当前的主业,未来应该是DRAM;

  2、公司在快速扩张,横向(收购思立微),纵向(DRAM研发)都在发力。DRAM或许能够杀出一条出路,个人还需深入了解,欢迎业内人士交流;

  兆易创新为什么跌这么厉害

  有投资者分析称,“兆易创新股价短期跌幅这么大,核心与两点原因有关,一个是前期涨幅较快,积累了较多获利盘,部分资金选择在高位抛售。二是大股东减持打击了市场信心”。

  1、8月31日,兆易创新早盘在集合竞价就出现了跌停,盘中资金两次尝试翘开跌停板,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最终收盘,股价报收153.05元,创了今年6月以来的新低,目前的最新市值为1017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兆易创新自今年3月份104.62元的低点以来,股价一骑绝尘来到了235.13元历史高点的位置,不到5个月时间内,实现了翻倍上涨。 股价“节节攀升”在于搭上了芯片半导体热点题材的“顺风车”。

  2、缺芯引发的涨价、扩产以及疫情拉长上行周期等多个利好消息,不断刺激着市场资金对芯片半导体板块的做多热情。 而兆易创新作为存储芯片的龙头企业,更是从中受益,致使业绩基本面呈现稳步增长,这点在2021年上半年的业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公告显示,兆易创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41亿元,同比增长119.62%;净利润7.86亿元,同比增长116.32%。 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三者产生了共振,致使兆易创新股价轻而易举就实现了翻倍上涨。

  3、股东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正所谓“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包括朱一明、葛卫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诺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万家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银河创新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大股东,均赚得盆满钵满。在收获颇丰的时刻,股东减持接踵而至。先是诺安成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在二季度减持了22.8万股,紧接着8月30日,兆易创新公告称,大股东朱一明和香港赢富得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134万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约3.21%。 从减持的数量来看其实不多,主要是因为股东减持这个事情引发了市场情绪的悲观,造成投资者“用脚投票”,导致了今日股价的跌停。

  兆易创新属于什么行业

  兆易创新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行业,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04月06日,注册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拓展资料:

  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4月,是国内首家专业从事存储器及相关芯片设计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

  公司致力于各种高速和低功耗存储器的设计研发,已通过SGS ISO9001及ISO14001等管理体系的认证。公司拥有180余件的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专利73件,研发人员比例占员工总数70%,确保了公司产品以“高技术、低功耗、低成本”的特性于世界同类产品。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曾在硅谷、韩国等地著名存储器公司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研发及管理经验,带领团队研发出国内**颗静态存储器及IP技术,2008年**颗 Serial Flash产品及**款 GigaROM 产品,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均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012年Serial Flash产品月销量首次突破70kk,生产工艺提升至65nm,串行闪存领域市占率始终保持中国**,公司因此成为IC行业中备受瞩目的高新企业,。

  公司研发的主要产品为Serial Flash及MCP,产品具有高可靠性、低功耗及适应便携式应用等特点,公司拥有来自第三方的先进生产线及强大产能支持,追求生产工艺的高速进步、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及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个人电脑及周边,网络、电信设备、医疗设备、办公设备、汽车电子及工业控制设备等领域。公司与多家世界知名晶圆厂、封装测试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获得了众多世界知名半导体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认可及加盟,更加确保了产品的产能及质量,大限度维护了客户的利益。

  在IC设计领域中,兆易创新公司高速发展并大放异彩,目前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北京科技大学园区,分支机构设立于上海、深圳、香港和,并于韩国、日本、美国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公司还与清华大学等著名学府进行全面合作,致力于推进IC设计的技术创新,带领国内IC设计企业跻身世界行列。我们广纳雄心勃勃的专业人员和高级人才,一同见证兆易的成长。除此之外,Gigadevice还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提升,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类培训发展项目,与员工共享公司突飞猛进的成长硕果。

  紫光国微行业分析,002049行业分析

  近来,科技板块表现突出,相关个股的上涨很多,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将目光投向了科技板块。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讲讲科技板块中细分行业,特种集成电路行业的领头羊--紫光国微。

  在开始分析紫光国微前,给大家分享我排好名次的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龙头股名单,点击即可获得: 宝藏资料: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紫光国微是国内特种集成电路老大,主营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与销售,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的开发、生产与销售,LED蓝宝石衬底材料生产和销售。此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SIM卡芯片、银行IC卡芯片、存储器、总线器件等。

  大家浏览完了紫光国微的基本情况,下面了解一下紫光国微公司有什么优势,适不适合投资?

  亮点一:拥有创新技术以及众多的知识产权

  公司在创新技术方面有很突出的表现,建立了单片及组件总线产品的设计、验证和测试,现场可编程技术与系统集成芯片被结合,现已成功研发了具备现场可编程功能的高性能系统集成产品;通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实践之下,公司在集成电路的设计和产业化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在智能安全芯片、特种集成电路等核心产品领域,人才和知识产权优势超越业内,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让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确立了坚固的基础。

  亮点二:突出的市场渠道与品牌优势

  公司积累的客户资源也是十分雄厚的,与全球各大行业客户形成紧密合作,产品在全球各地的市场上都有卖。并且与智慧连接、智慧金融等方面厂商开展长远的战略配合,芯片生态系统越来越发展强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一直在提高。 将来,公司将不断注重市场需求,抓住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汽车电子以及数字货币等方面快速进展的机会,发扬技术、人才方面的优势,把不一样的产品与服务提供,与此同时在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上进行了积极开拓,在获得资本市场力量帮助的情况下,达成了公司战略发展的目标,不断地在行业内学习与探索,使自己变得更强大。

  篇幅有规定,更多关于紫光国微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学姐已经整合到这篇研报里了,直接戳这里就可以了: 【深度研报】紫光国微点评,建议收藏!

  一、从行业角度来看

  科技板块成长性很强,处在一条景气度十足的赛道上。作为科技板块的细分行业,特种集成电路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军事武器中,美国的科技封锁、我国的政策支持以及国防信息化的需求牵引为我国特种集成电路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因为资质、技术、市场等都属于该行业的多重壁垒,竞争格局基本稳定;下游智能芯片的需求空间非常大,这也给国产提供了充分的替代空间,行业内还有非常充足的发展余地。紫光国微子借助其多年技术的积累、充足的产品线、涉及面广的市场布局,有希望在国产化的大背景下,使市场优势地位更加稳固,从而在行业的发展当中优先获得红利。

  综合而言,本人认为紫光国微现在已经属于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里的龙头老大,能够在这个行业转变的关头,趁着时代较好,迎来高速发展。不过文章还是存在滞后性的,比较好奇紫光国微未来行情的话,戳一下这个链接就可以了,会有专业的投顾为你提供诊股的帮助,能够知道紫光国微现在行情是不是在一个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紫光国微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

  芯片业闯进一个江苏商界大佬

   江苏商界大佬蒋学明又一次完成了自己的转身,这次是 科技 属性极硬的芯片行业。

   存储芯片企业东芯股份12月10日成功登陆科创板,实控人蒋学明、蒋雨舟父女持有37.47%的公司表决权。截至12月31日收盘,东芯股份的总市值为199.81亿元。

   不过,蒋学明拥有的生意远不止于此。

   除东芯公司实控人、董事长的身份之外,这位出生于1961年、刚满60岁的企业家还同时拥有纺织富商、公路大王、石油大亨等多重身份。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蒋学明曾登顶江苏省首富。

   蒋学明极擅资本腾挪,东芯股份能快速上市离不开他的一番操作。

   但在强调技术硬实力、自研积累的芯片行业,资本的腾挪能够助力一时,但若想长足的发展,所需要的东西远不止如此。

   东芯股份成立于2014年,在科创板上市的一众芯片公司中尚属“年轻”。

   比较起来,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中微公司成立于2004年,与东芯同属于存储芯片企业的普冉则成立于2012年。

   对这家年仅“7岁”的公司,蒋学明寄予厚望。东芯上市当天蒋学明接受采访称: “我想在2025,(公司实现)每年30% 50%的增长,从公司的市值,希望往500亿、1000亿市值的公司(发展)。”

   成立于2005年的国产存储芯片设计龙头兆易创新,目前的市值也不过在1100余亿。2021年上半年,兆易创新营收为约36.41亿元,是东芯股份的约8倍(兆易创新大部分营收来自存储芯片,还有部分来自于微控制器、传感器等产品)。

   面对悬殊的营收差距,蒋学明一番豪言背后的底气,是东芯股份亮眼的成长速度。

   尽管营收规模较小, 目前东芯股份的终端用户不乏三星、歌尔声学等业界“大牌”,第一大供应商则为芯片制造龙头中芯国际。

   目前,存储芯片市场主流产品为NAND Flash、DRAM、NOR Flash,据IC Insights统计,2020年三类产品占据了98%的市场份额。而东芯股份是国内少有的可以同时提供三类产品解决方案的存储芯片企业。

   相比之下,业界龙头兆易创新在2020年开始销售DRAM产品,2021年6月才推出首款自有品牌DRAM。而根据东芯股份招股书,在2018年甚至更早之前,其DRAM产品已经形成营收。

   东芯股份飞速成长背后的秘密,是蒋学明高超的行业整合能力: 2015年6月,东芯股份完成了对韩国芯片企业Fidelix的收购,蒋学明随之成为了Fidelix的董事。

   Fidelix成立于1990年,1997年在韩国科斯达克市场完成上市,主要从事DRAM、MCP、NAND Flash、NOR Flash等存储芯片的研发和销售。Fidelix在韩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客户包括三星等知名品牌。

   东芯股份在招股书中宣称,公司自2014年11月26日成立后一直处于产品研发过程,但在收购Fidelix之后仅4个月,就“正式流片了国内第一颗1Gb SLC SPI NAND Flash”。

   不过上市后蒋学明强调:“尽管有并购,但东芯的第一个产品、第一个客户,都是自己从零开发出来的。”

   对于东芯股份与Fidelix之间的关系,蒋学明并不讳言。据国际在线对蒋学明的一篇采访报道,东芯股份收购Fidelix的意义在于 “让中国在整个芯片设计研发领域能够迅速的培养人才,而在国内研发的知识产权也都属于中国。”

   收购Fidelix的好处显而易见:东芯以“倍速”搭建了产品和客户体系,还在一级市场收获了青睐。

   2020年5月,华为旗下投资基金哈勃 科技 入股东芯股份,持股比例为4%。

   2020全年东芯股份第一大客户为“客户A”。招股书提到:哈勃 科技 与成立于1987年的客户A存在关联关系,而华为正是成立于1987年。

   通过收购,一家芯片公司在7年间被快速“催熟”,期间还导入了疑为华为的优质客户。

   经验老道的蒋学明确实让东芯驶入了成长的快车道。

   在成立东芯之前,蒋学明已在资本市场纵横多年。

   蒋学明是江苏吴江人,上世纪80年代曾担任吴江色织厂厂长,随后在乡镇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的 历史 大潮中,蒋学明顺应潮流,将企业改制为吴江东方制衣集团,由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除了老本行纺织业,蒋学明还进行过收购公路运营权等尝试。

   比如1996年通过中外合作的方式投资318国道江苏吴江段,2003年收购合巢高速公路经营权等,当时由此得名“公路大王”。

   通过经营纺织企业或高速公路,蒋学明在财富“滚雪球”的同时,也在谋划更宏大的投资版图。

   1994年,蒋学明开始担任上海东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随后,蒋学明先后成立了江苏东方国际、东方控股、东方恒信等企业作为自己的投资主体。

   东方控股曾被称为“江苏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目前蒋学明仍担任董事长的东方恒信已成长为一家多领域投资控股集团,投资范围涵盖房地产、化纤、矿业开采、电子商务等行业。

   蒋学明最为外界所称道的几大主要投资,分布于矿业开采、纺织领域。尤其是他1999 2004年对泰山石油“两进两出”,让老股民尤其记忆深刻。

   1999年,泰山石油3元多价位时,蒋学明逢低大举买进。到2000年,蒋学明在每股获利六、七元后选择落袋为安,主动撤出该股,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大赚了一把。

   在随后的2001年到2004年间,蒋学明或用自然人账户买进、或通过北方证券增仓(其时,北方证券的控股股东是东方控股),再次大量持有泰山石油。不过,这次倒腾泰山石油蒋学明却被套住了。

   2005年1月份,泰山石油连续多个跌停,据当时的相关报道,蒋学明的损失以亿计算。

   倒腾泰山石油元气大伤后,蒋学明一度淡出资本市场。直到其2012年再度出手,推动阳光油砂、东吴水泥上市。而2014年入主新民 科技 ,堪称神来之笔,新民 科技 随后被“贴牌大王”南极电商于2015年借壳上市,公司市值也开始“扶摇直上”。

   蒋学明入主新民 科技 时,后者正陷入亏损漩涡,但经过一番运作“乌鸦变凤凰”。据相关报道,蒋学明通过这笔生意浮盈或超过30亿元。

   蒋学明历来大多在实业领域投资,东芯股份可以看作是其在 科技 领域迈出的新尝试。

   蒋学明曾在媒体采访中将其投资之道总结为三点: 紧随国家政策导向、紧跟产业升级的脚步、坚持行业整合。

   对于擅长实业投资的蒋学明来说,投资东芯股份无疑是对“紧跟产业升级”原则的贯彻。

   不过,通过收购Fidelix可以“买出”一个存储芯片设计企业,却很难保证这家芯片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持续升级”。

   目前,东芯股份的各类产品距离业界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东芯股份主营中小容量的存储芯片产品,该行业竞争激烈,龙头为美光、三星电子等国际芯片大厂。东芯的业务规模占中小容量存储芯片市场的份额约为0.54%。

   盈利能力方面,根据招股材料,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间,东芯股份的毛利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招股书中,东芯股份将毛利率偏低归因于成立时间短、技术水平不具优势、销售规模小等因素。但在与提升技术水平相关性较高的研发费用方面,最近三年,东芯股份对研发的投入分别为0.5亿元、0.48亿元、0.48亿元,甚至出现逐年小幅缩减的迹象。

   蒋学明对东芯股份培养人才、专利研发的希冀,还没有完全实现。

   截至东芯股份全体董事签署招股书(注册稿)的2021年11月1日,公司形成了主营业务营收的发明专利共有82项,其中有43项的专利权人为Fidelix。而剩余的39项专利中,仅有12项为原始取得,27项为受让取得。

   换句话说,目前东芯股份大多数核心技术仍依赖收购Fidelix。

   招股书还写道,截至2021上半年,东芯股份共有176名员工,其中韩国子公司员工93人。韩国公司人数已经超过一半,境内还聘用了4名外国籍员工。

   另外,2020年全年,有较大可能为华为的“客户A”为东芯带来了2.33亿元的营收,占到总营收的52.14%。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客户A仅贡献了0.26亿元业绩,还不到去年的1/8,占总营收的8.22%。

   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东芯股份与华为的供货关系还并不稳固。

   种种问题暴露出来,蒋学明距离实现东芯“千亿市值”的梦想,还有距离。而蒋学明所擅长的资本腾挪,在如今复杂的环境下恐怕难以在核心技术上使得上力。

   芯片行业素有高壁垒、长周期、重资产的发展特点。

   考虑到上下游产业配套和客户导入成本,新入场的玩家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一定的业务规模,就难以打进不可替代性较高的中高端产品市场。

   头部之间的企业合作非常稳固而紧密,换合作对象需要很大的动力和成本,除非新入局者真的掌握别人难以企及的核心技术。

   而受限于贸易政策,想要通过收购换取核心关键技术非常困难。

   归根结底,东芯股份与蒋学明以往操作的新民 科技 、泰山石油等企业,有着根本的区别。

   :

   1、《坐庄泰山石油富豪蒋学明持股过亿无法出局》,华西都市报

   2、《东方恒信资本蒋学明:我的投资之道、出海之旅和企业之魂》,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下一篇:北京金控怎么样(北京金控集团厉害吗)
上一篇:两名中国援柬文物保护工作者获柬埔寨王国骑士勋章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