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芯微大股东(国家大基金将减持瑞芯微)

2022-12-11 07:12:21

  半导体行业因全球性芯片缺货再次疯狂起来,如何抓住机会实现产业跃迁?

  不可能进行产业跃迁,半导体行业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没接触过的人贸然进入这个领域,只是投钱而已。

  我国半导体行业现状

  沉寂多年的半导体行业,因为全球性芯片缺货再次疯狂起来。

  对中国而言,紧迫程度则更甚。自中兴、华为事件开始,芯片市场对国产替代的需求裹挟着爱国情绪逐步爆发。在产业端肩担重任的同时,资本闻风而动——逻辑很简单,中国要摆脱“卡脖”语境,重塑本土的半导体产业链,这其中必然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芯片代工厂龙头台积电总营收达1.34万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3020亿),营收高于绝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市值,但其购买一台ASML生产的先进制程顶级EUV光刻机就要花费1.4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74亿元)。如果这样的设备、技术能够自强,产业的势能将无限放大。

  芯片狂潮来袭已不是什么新闻,但水大鱼大,泡沫也大。武汉弘芯、成都格芯、贵州华芯通等芯片烂尾项目敲响行业警钟,而一级市场投资人对于芯片的热情丝毫不减。

  一位知名FA(财务顾问)机构创始人表示,市场上50%的机构都在看半导体,这已然成为投资人见面的必聊话题。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FA科技板块负责人告诉「资本侦探」:“有个项目,投资人连创始人的面都没见过,直接发出去4亿的TS(投资意向书)。更多的投资人则为抢不到好项目发愁。”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盛筵刚刚开席后不久,资本阵营里出现了观点分化,市场也悄然起了变化。

  一级市场如火如荼,但二级市场显然对这件事多了许多冷思考。近期更是出现了一波芯片概念股的集体下跌,甚至有分析师认为半导体将进入下跌期。

  存量的半导体上市公司正在疯狂的解禁。解禁意味着减持的可能性,减持则意味着市场上供给出来的股票变多了。

  一方面是国家大基金。

  三大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晶方科技、兆易创新、安集科技发布公告称,国家大基金将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2%,减持金额分别为5.63亿元、19.78亿元、3.69亿元,合计近30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减持的原因是国家大基金的投资已进入回收期,现阶段正有序减持回收资金。大基金一期成立,股东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等机构,是为扶持中国本土半导体产业而设立的专项基金。其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如今资金回笼是正常流程,此后,新设立的大基金二期将继续投资半导体市场。

  当然,大基金的减持还在继续,伴随着企业情况陆续达到大基金的退出要求,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减持情况出现。

  另一方面是小非(5%的非流通股股东)。“很多PE机构赚了钱要「跑路」,导致供给又变多了,估值下压。”

  例如中微公司的小非公告出来清仓式解禁。去年7月,中微公司合计约1.94亿股的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6.27%,24日公司公告显示置都(上海)投资中心、嘉兴悦橙投资、嘉兴创橙投资等九家原始机构股东计划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减持公司股份,这九家公司合计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66%。

  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千亿巨头在列,什么信号?

  我们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民生方面,取得的成绩肯定是与世共睹的。我们国家的变化,用肉眼就能看得出来。可谓是日新月异!不过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是很突出的。在技术含量低的领域,我们已经逐步赶了上来。但是在高精尖的相关领域,我们还不能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不管是华为事件也好,还是中芯国际事件也罢,都是说明我们在技术核心领域还是被别人卡着脖子。

  国家为了支持我们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也是做了很多努力。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更是在2014年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是投资了很多国内的半导体公司。对于这次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的行为,其实属于正常的业务调整。不是说,国家不重视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了,而是国家需要在更多范围内扶持更多的半导体行业,激活半导体行业积极向上的活力。

  一、大基金需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从2014年开始运作,当时投入的行业主要在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包括集成电路整个产业链。现在国家大基金一期投入的公司,除了极少数未实现盈利意外,很多都已经变成了行业龙头企业。像这次大基金减持的企业就是封测行业龙头晶方科技、闪存芯片行业龙头兆易创新以及半导体材料行业龙头安集科技。

  这些企业已经快速地发展起来,现在国家大基金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过,国家大基金需要做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也是,国家大基金减持的主要原因。

  二、国家大基金二期继续投入半导体行业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除了一期,还持续推进了二期。在二期当中,国家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这样投资的方向就是半导体行业。像我们比较熟悉的中芯国际、长川科技、深科技等上市公司,都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大力支持。

  三、半导体行业持续被看好

  国家大基金的减持行为,就是为了可以在获得可观回报的情况下,去支持更多需要资金的企业。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加入良性发展。

  国家大基金虽然进行了减持行为,但是他们持有的股份还是很大的。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大基金也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逐步退出,这样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半导体行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起来。

  在半导体行业,我们国家企业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在这样关键的时期,国家大基金只会提供更多的帮助,而不会已走了之!

  各位,对于国家大基金突然减持三大半导体龙头这件事,您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瑞芯微的教训——没有基带!

  瑞芯微是一家国内前十或者前五的IC设计公司,和国内另一家芯片商全志的实力相当,但稍逊于紫光旗下展讯和华为海思。一位资深半导体行业人士如此评价瑞芯微。在大多数人眼中,其还算不上国内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评判芯片商实力有两个最简单粗暴的标准,第一是技术实力,其次是芯片的出货量。

  瑞芯微和全志一样都是一家纯AP(应用处理器)厂商, 没有基带技术 ,技术实力确实不如展讯和海思;而且这家公司芯片的出货量基本来自传统平板市场,但是 在最大的手机市场几乎还是个空白 ,所以芯片出货量还不算大。

   和现在的展讯、海思相比,瑞芯微可以说是输在了起跑线上,既没有国资背景、身后又没有大资金扶持,只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一位瑞芯微的内部人士如此感叹:

   没有富足的资金,我们无法完成并购或者其它扩张计划,国内紫光最近在连续资本运作,收购并购不断,这是我们做不到的。

   不过瑞芯微也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在过去几年连续勾搭上了英特尔、谷歌和微软几大巨头。

   实际上, 瑞芯微和炬力、展讯诞生于同一时代 ,但这三家芯片商命运各不相同。展讯是个幸运儿,傍上了紫光这个“富爸爸”,前途一片光明;炬力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但却成就了全志,堪称国内芯片设计领域的黄埔军校;瑞芯微给人的印象还只是一家小企业,就是做白牌(山寨)平板的,品牌还没有完全被大众认可。

   半导体行业很烧钱,上述瑞芯微内部人士坦言,国内外很多芯片商获得了国家级的资金扶持,资金投入的差异还是会让各厂商之间拉开差距的。

   公司在过去十几年在不停地转型:从最初只提供芯片,到做WiFi平板方案,现在又开始投放一部分精力到通讯类平板和手机领域。

   回顾过去十几年的历程,从2001年创立开始瑞芯微经历了几代消费电子的兴衰。复读机、MP3和收音机市场都没落下,而且样样精通。因为在音方案上的技术优势,他们初次尝到了甜头,并且获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这时还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影子公司。 谷歌发布Android系统后,公司嗅到了这个开源系统的潜力,开始找ARM授权,成为首批进入Android阵营的芯片商。2010年,iPad引爆了国内的白牌平板市场,瑞芯微顺势而上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之一。

   然而,瑞芯微还是错过了智能手机这个大市场。

   几年前,他们组建了几十人的团队来研发手机芯片,而且也顺利推出过低端产品,但基本没有出货。当时的低端市场格局很清晰,展讯和联发科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这个“新人”没能抢下这块蛋糕。交完学费之后,瑞芯微放弃了手机芯片业务,整个团队也转去做通信平板了,这对一家企业来说是一段伤心的往事。那么为什么会如此惨败?

   一位前瑞芯微高管回忆这段历史时表示:

   (瑞芯微)当年(做手机芯片)只是掀开窗帘往里看了一眼。

   退出手机市场后的瑞芯微又开始纠结了。在内部他们上下希望再次杀进手机市场,但是怎么克服没有基带这个历史遗留问题?

   自己研发基带周期太长,不进入手机市场,量又起不来。

   二战手机市场,瑞芯微开窍了,没有重蹈覆辙,并且找上了英特尔——和他们一样错失移动互联网浪潮的PC芯片巨头。这两家芯片商希望通过相同的方式完成各自的梦想,瑞芯微希望在通话平板和手机市场有所作为,英特尔也希望x86架构在移动端占有一席之地,两家失意的芯片商就这样一拍即合走到了一起,联手推出通话平板和手机芯片。

   合作的芯片由英特尔提供CPU(x86)和基带,我们负责提供音部分以及整体方案,这样的方案可以应用于通话平板和智能手机。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过去公司推出的平板方案都仅仅支持WiFi协议, 如今客户的需求在提升,通讯功能对未来的产品很重要 ,英特尔有基带,结合瑞芯微的音技术,完全可以提供相对完善的方案。

  两家公司于今年4月推出了首款64位四核3G通信解决方案SoFIA 3G-R,目前已经被不少方案商以及设备商使用。在10月份的香港电子展,某方案商就表示,其采用SoFIA3G-R(C3230RK)方案的通话平板,在全球的出货量已经超过了百万级。有业内人士表示,这款3G芯片之所以能获得如此大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英特尔的影响力和瑞芯微对SoFIA 3G-R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后者将赖以生存的低价能力用到了极致。

   美中不足的是,原本定于今年下半年推出的4G LTE芯片Sofia 4G进度不如预期,被迫延迟了。另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他们和英特尔合作的Sofia 4G会在明年推出,具体在什么时间节点仍然是个未知数。

   过去瑞芯微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Anrdroid平板,但是现在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这家公司有上一套像样的手机方案,还有和微软合作的Win 10平板,甚至连笔记本芯片也做了。就在今年3月,瑞芯微发布了笔记本处理器RK3288-C,并且与华硕、海尔、海信合作推出了六款Chrome OS终端产品。

  在“缺芯”的中国,芯片进入国际PC市场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在国内同时做平板、手机和电脑芯片也是绝无仅有的,瑞芯微却迈出了第一步。

   我们不是第一次和谷歌合作。2009年,公司刚刚加入Android系统阵营时,就与谷歌展开了合作,2014年还参与了谷歌Project Ara模块化手机项目,一起推出模块化手机芯片。

   除了有合作基础之外,在Chromebook的合作上,RK3288-C是专门为Chrome OS推出,并且做出了针对性的优化,这一点是其它芯片商(英特尔)无法比拟的。

   但必须承认的是,英特尔和瑞芯微之间有着一层非常微妙的关系,在手机芯片上继续保持合作,但PC领域依然是各自为政。很明显,在PC市场英特尔还是巨无霸,手机市场也有高通和联发科,瑞芯微与几大巨头的合作就想一飞冲天是不现实的,那么 他们计划怎样做大市场?

   去年,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只有8%,做的基本上都是低端芯片。我们希望通过与英特尔、微软和谷歌的合作, 把瑞芯微的方案从中国山寨市场带到海外高端市场 。

   有了这些合作就意味着公司已经可以做到 跨支持 ,比如我们Android方案,有Windows方案,再加上Chrome OS,产品线覆盖了手机、平板以及笔记本电脑,客户有特定的需求时,我们就能拿得出方案来。

   先把芯片交给方案商,然后针对特定市场需求来做设计 ,这是瑞芯微的一个特点。如果真要和英特尔这些巨头干上一架,那么还是少不了国家大环境以及基金的支持,这也是瑞芯微的一大劣势。

   瑞芯微一步步成长的经历应该映射的是国内芯片的过去与现在,正在成长但还是技不如人,不过每个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人都有一个“自主可控”的梦想。用瑞芯微内部员工的话讲就是“中国有自己的芯片,为什么要用国外的芯片?”

  半导体大跌原因是什么?

  国家大基金减持瑞芯微,一方面最近股价涨太多了,大基金减持给市场适度降温,大基金主要责任是帮助产业最初期的发展,只要这些企业发展起来,得到市场认可的时候。

  大基金就会考虑良性退出,大基金退出正好说明这些芯片企业已经开始盈利,市场认可芯片的成长逻辑,这个时候大基金就会选择退出。

  卓胜微发布中报业绩不及预期,个人感觉还是市场的预期太高了,这波已经调整超过20%,一般抱团股杀业绩调整也就20%,毕竟成长逻辑还在,行业壁垒也非常高,这几天回调外资就在疯狂抄底,也说明了这个问题。

  新能源汽车之后,下一个风口大概率出现在物联网,而物联网最直接受益的板块就是芯片,物联网的时代,每个终端设备都需要使用到芯片,而且这些芯片只需要用到成熟制程,技术上面并不会被卡脖子。这些芯片需要的是稳定性,材料就很重要了,所以咱们要大力发展半导体。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

  无论从科技或是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半导体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巨大的。大部分的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电话或是数字录音机当中的核心单元都和半导体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硅是各种半导体材料应用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一种。

  物质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固体、液体、气体、等离子体等等。我们通常把导电性差的材料,如煤、人工晶体、琥珀、陶瓷等称为绝缘体。而把导电性比较好的金属如金、银、铜、铁、锡、铝等称为导体。可以简单的把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与导体和绝缘体相比,半导体材料的发现是最晚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当材料的提纯技术改进以后,半导体的存在才真正被学术界认可。

  国家大基金一般要赚多少倍才出货

  一般是上十倍

  国信证券表示,基于瑞芯微业绩增长兑现和行业竞争力的体现,上调盈利预测,调整后预计公司2021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亿元、9.0亿元和1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92倍、65倍和52倍,维持“增持”评级。

  目前,国家大基金持有瑞芯微股份2591.9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22%。其持股全部为IPO前取得,于今年2月8日解除限售并上市流通。

  瑞芯微去年2月登陆A股,恰好赶上芯片热潮,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截至7月12日,公司股价上市后累计涨幅高达1391.84%(前复权),最新总市值为602亿元。

下一篇:宿迁市公安局召开党委会议专题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上一篇:海洋科学城举行浙江省智慧海洋大数据 中心建设项目验收会议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