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各所学校劳动课“上新了”

2022-11-01 17:19:11

  锄头、针线、擀面杖……当这些工具出现在校园的课堂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今秋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劳动课,怎么上?上什么?近日,

  学习缝纫真好玩

  布老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古代就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近日,在平潭赛尔双语学校的劳动课上,美术老师陈镜如手持一只昂首站立、圆鼓鼓、胖墩墩、憨态可掬又威风凛凛的布老虎,给五年班学生讲解其缝纫技巧。

  桌面上放着五颜六色的布和针线盒,学生们认真聆听,随后变身小裁缝,先是在布上画版,再沿着绘画线条剪裁,最后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制作布老虎。

  大多学生从没接触过缝纫,甚至穿针都不会。有的缝得歪歪扭扭、有的学生用了几分钟才穿针成功、还有的学生被针扎了好几下……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泄气,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缝纫技巧。

  当一个个缝制好的布老虎展现在眼前,成就感在孩子们心中蔓延。太好啦!学会了缝纫,以后在家也可以制作小玩具。看到自己缝纫的布老虎,学生李宗祯开心地笑了。

  缝纫课程是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内容,除了缝纫布老虎外,校园里,五彩缤纷的门绘和井盖涂鸦,也都是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劳动课上创作而成。

  劳动课强调动手实践,我们学校将劳动课与美术课相融合,用艺术装点我们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剪’‘缝’‘编’等生活劳动技能,也普及了艺术知识,让学生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生活中劳动的美。陈镜如表示,现在开展的劳动课非常受学生欢迎,接下来将融入更多的美术元素,丰富劳动课内容。

  课堂搬到果蔬园

  今天第三节课是劳动课!看完班级课程表,平潭思源学校五年班学生林泽宇招呼同学们一起拿起锄头,飞奔到菜蔬园和百果园,开启他们新学期最喜欢的劳动课。

  在菜园和果园里,林泽宇和其他同学穿梭其中,紧张而忙碌。有的同学举起锄头挖坑、有的为园里的蔬果浇水、还有的在整理园内的杂草。林泽宇一边擦拭额头的汗水,一边告诉

  菜蔬园和百果园里呈现出辛勤劳作的画面,学校食堂里也很热闹。包饺子、清洗锅具、下锅煮,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不一会儿,一盘盘香喷喷、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品尝自己包的饺子,喜笑颜开。

  五年班学生王奕晴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学校体验包饺子,特别有意思。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形状各异,但成就感满满。回家后,我也想包饺子给家里人品尝。

  据悉,劳动教育已在平潭思源学校推广践行了七八年。在推广过程中,学校根据年龄特点,为各年级学生安排不同难度的劳作内容,如安排低年级的学生体验拔草,初中年级安排果树修剪等。同时,学校还利用闲置或者废弃的土地,开辟了菜蔬园和百果园,为学生的劳动课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每个月还启动校园卫生整理行动,并纳入班级评比。

  新学期,我们学校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增设了烹饪、田地种植等内容,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阳光下劳作的辛苦,提升劳动技能,培养劳动兴趣。平潭思源学校校长何培春告诉

  人人都是饲养员

  孔雀胆小,喜欢安静,大家不要一拥而上,不要追逐孔雀。近日,平潭流水中心小学四年班的学生们站在孔雀园外边听老师讲解喂养孔雀的注意事项,边等待老师分发玉米粒。

  准备就绪后,老师打开门,带领学生们走进园地投喂孔雀。学生们一人拿着一把玉米粒,小心翼翼地靠近孔雀,将玉米粒轻轻丢在孔雀四周。

  孔雀,快吃吧!快吃吧!即便已经喂养过很多次孔雀,学生刘诗妤的脸上依旧难掩兴奋,以前都是隔着铁丝网,远远地看孔雀。现在我可以近距离地看,还能喂它们吃东西,既激动,又有点害怕。

  据了解,从今年春季开始,平潭流水中心小学围绕学校课程、家庭课程和社会课程,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我们借助耕读园、孔雀园等实践基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其中。同时,还培养了一支劳动教育教师队伍,为学生开展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必修课。在校外,也让孩子们每周在家做适量家务活,并参与学校、家委会组织的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平潭流水中心小学副校长方梅云表示,希望通过科学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辛劳与收获,体验到责任与担当。

  下一步,学校将开展劳动技能大赛,评选劳动小达人,来检阅学生们这段时间劳动课的学习成果。方梅云说。

  热议:劳动课,是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说起劳动课,无论多大年纪,都能勾起一波回忆杀,不少人童年时的劳动教育,成为影响他们一生的宝贵财富。如今,劳动课又为当下学生们制造了一段新回忆。

  提起劳动课,60后市民冯先生记忆犹新:我们小时候,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二节课就会一起大扫除,低年级在校内打扫,高年级则到校外打扫。最好玩的是高中时期,老师还会带我们去种田,看着自己种的豆子丰收,也是满满的成就感。

  在学生时代,捉虫蛹成了80后李晓淋记忆最深的事情。小时候,劳动课除了教室大扫除,还有拔草、捉虫蛹的作业。我很喜欢劳动课,既能去树林亲近大自然,又可以爬树。李晓淋说,小学高年级时,要完成捉20只木麻黄上的虫蛹,第一次抓虫蛹的她又害怕又兴奋,但也是在那时候,认识到了劳动的意义。

  随着时代的变迁,劳动课成为90后市民念小燕脑海中一个需要检索的词汇。她说,自己上过的劳动课最多就是打扫学校的包干区,甚至没意识到当时在上劳动课。

  从检索词汇到体验劳动乐趣,这种转变在10后初中生林赛维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很喜欢上劳动课,因为课程十分有趣。林赛维说,劳动课无形中激发了他的求知欲,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家校联动上好劳动课

  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孩子缺乏动手能力,甚至五谷不分。新学期,带着烟火气的劳动课重回校园,让学生上好劳动课的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中

  在

下一篇:“非凡十年.贾汪真旺”之:昔日荒山废旧宕口 今朝城市绿色氧吧
上一篇:泽连斯基:乌克兰已与捷克签署关于加入北约的联合声明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