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股市崩盘(清朝有股票吗)
股票是哪一年引进中国,哪一年《股票》立法
中国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股市。1989年开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新中国1990年在上海、1991年在深圳引入股权制度,股票立法是1999年的证券法。
拓展资料:
股票: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1]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
1984年7月,北京天桥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股份制也由此开始进入了正式试点阶段。
1990年3月,政府允许上海、深圳两地试点公开发行股票,两地分别颁布了有关股票发行和交易的管理办法。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试营业。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29日正式营业。
1990年12月25-3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强调要“逐步扩大债券和股票的发行,严格加强管理。
发展金融市场,鼓励资金融通,在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证券交易所,并形成规范的交易制度。”这将证券市场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从而肯定了证券市场应有的地位。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规范意见》及13个配套文件出台,明确规定在我国证券市场,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外资股四种股权形式并存。
1996年10月起,管理开始变调,连连发布了后来被称为“十二道金牌”的规定,大致有:《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关于防范动作风险、保障经营安全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信用交易的通知》;《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的通知》;《关于严禁操纵市场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证券市场稽查工作,严厉打击证券违法违规行为的通知》;《关于加强风险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通知》等。
清王朝就已经有股票了吗,谁推出的?
清王朝在接连遭受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痛击之后,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总理衙门的带动下开启了一场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工企业的近代化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洋务运动主要靠有能力和实力的汉族地主在地方推行,其中执牛耳者当属。李鸿章可谓是涉猎了近代工业的方方面面,同样中国的第一只股票的发行也是在他的推动之下完成的。
1872年同治皇帝批准了当时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关于设立招商局的奏章。奏章是批了,但是清政府国库已经空了,没有银子支持,筹钱的事只能是李鸿章自己想办法。李鸿章找来了当时的商业巨头,也就是之后招商局董事长朱共昂商量对策,他们同时想到了荣闳之前提过的一个好主意。
荣闳此人视野开阔,他是首批清朝派到美国留学生的代表,曾著有西学东渐记,他计划采用股份制创办造船厂,并拟定了联设造船厂章程,这是中国最早的向西方学习股份制度筹建公司的设想,但由于总理衙门多方掣肘,这个计划没有实行。李鸿章和朱共昂觉得此法可行,决定立即实施。这便有了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的诞生。该公司是中国第1家公开向社会募股集资创办的企业,其股票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股。
招商局原始股的股价定在了每股100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一股6000元人民币,不愧为泱泱大国第1股。10年之后,轮船招商局的股票股价被炒到了美股265两白银,相当于现在人民币接近16万元,可谓天价。这么高的股票价格居然还有人在买,可见当时清朝人炒股甚至比当代人还要疯狂。基于此制度优势,轮船招商公司很快成为了近代中国创办的规模最大企业,之后在清政府贷款的支持之下,居然以222万白银收购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成为了亚洲首屈一指的居于垄断地位的航运公司。
清朝第一张股票叫什么?什么时候发行的?
轮船招商局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家发行股票面向社会筹集资本兴办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号称“中华第一股”。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晚清时创建的第一家官督商办的近代企业,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招致办理海运多年的朱其昂商议试办新式航业,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支股票背后都有一家上市公司。换言之,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或作价抵押,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清朝的股市最后是如何崩溃的?
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在现代银行之前,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中国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1881年,外国商人创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其股票供不应求。同年,原本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价格也开始上涨,100万两的额定资本全部招足,而原本的100两一股也在1882年时达到了260两的高位。
正如1882年9月2日的《申报》所评论的:“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也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蒸蒸日上还是面临倒闭,总之你敢发我就敢买,还不如今日去欧美扫货的中国土豪,起码认认驴包。
于是大起大落的刺激来了。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时,矿业股票暴跌,形同废纸,其他原本信誉良好的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股票也是一落千丈。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纷纷上天台思考人生。介入股票投机和承做股票抵押的钱庄也纷纷倒闭,一度空前繁荣的股票市场变成了夜晚的菜市场——热闹过后一片狼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