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金融工具(3000亿元资本金工具)
19项接续政策
据央视新闻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这些接续政策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再发放100亿元农资补贴,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等。
国常会要求,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地方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落实。
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国常会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国常会明确,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
此前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部署,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佩珈表示,当前政府更加重视发挥政策性金融工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主要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下降、企业和居民贷款意愿不足进而抑制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等有关。
与其他工具不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主体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领域,这有利于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基建项目融资
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日前透露,从投向上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用于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
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近一段时间,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已在全国多地加速密集落地。
会议还提到,“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去年以来,从“加强监管”到“实施常态化监管”,再到明确提出“支持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伴随经济专项整改完成,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如何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为企业竞争更良好的治理环境,发挥其在促进就业、稳经济大盘的积极作用将是下一步出台政策的重点。
“国常会此次召开的背景和主题是稳经济和加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特别点名要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经济发展,证明经济是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基础。”四川大学法学院创新与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袁嘉告诉第一财经。
8月中旬,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明确,要抓紧抓好经济常态化监管,加快出台支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以事前预防为重点的监管制度体系,尽快完善早发现早纠正的梯次监管工具。
而在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也提出,要推动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经济专项整改,对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袁嘉表示,从全球来看,以线上交易为主的企业也是受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影响较小甚至逆势增长的特殊群体。我国经济在经历适度的监管和规范后,需要得到新的信号和支持,以重新恢复活力,并带动整体经济的复苏。
一家注册资金3000亿的公司上市能发行多杀股票,大约能融资多少?
呵呵呵呵。公司上市融资规模影响因素很多,市场大势、监管层态度、公司基本面、股民心态、公司发展规划等。大势不好,投资者申购积极性不高,那么融资规模相对会大打折扣。同样,公司如果正处在发展初期,快速扩张能力强,需要的资本金进多,融资规模相对会大。所以不能单纯以公司注册资金多少来判断融资规模。即使注册资本金3000亿元,如果他只是将下辖的一家分公司拆分上市,融资也可能几亿元。
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城一策运用信贷政策,允许!
从“因城施策”到“一城一策”,高层对于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支持力度再度加大。
8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所以要“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
其中最受业内关注的一项重磅政策是: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这样的定调,较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要求更进一步,各地在信贷政策工具箱使用上有了更大自主权。这也是继8月政策性降息落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后,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继续加码。
“政策主要目的是为稳定地产预期,恢复购房者信心。从政策指向来看,预计年内房贷利率还有60个基点左右下调空间,这将显著降低购房者还贷压力。”一位金融市场人士称。
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预计,对于三四线城市,房贷首付比例大概率会下调,但对于一线城市仍是比较谨慎。需要指出的是,即便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也并不会带来楼市迅速反弹,原因是当下楼市供求关系、居民预期、支付能力、房价水平、收入预期等都已今非昔比。
“一城一策”旨在稳地产稳经济
时隔两个多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度强调,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这19项接续政策措施,覆盖金融、房地产、税费、物流等多领域多方面,打出了一套强劲的“组合拳”。
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根据要求,金融工具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据预测,若按照项目20%资本金要求,总规模6000亿元的金融工具将能撬动3万亿元资金规模,从而进一步支持基建投资发挥托底作用。
二是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
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约为16.7万亿元,当年限额是18.2万亿元,意味着地方政府有约1.5万亿元存量专项债额度。受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各地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均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用好限额”能够适当缓解部分地区财政压力。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还有1.5万亿元限额空间,其中发达地区剩余空间更大,如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占全部剩余额度的41.3%。此次之所以没有足额使用,既有政策留力、防止债务风险考虑,也有注重有效性、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考虑。
三是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相关表述是,“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王静文认为,“因城施策”虽然意味着房地产调控基调的放松,但仍然具有中央定调、自上而下的含义,按大类切分之后,地方政府的腾挪空间仍然受限;“一城一策”则赋予地方政府更大调控自主权,同时由地方政策承担调控责任。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谢后勤认为,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需求,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定地产预期,稳住地产是稳住经济非常关键的一环。从实际出发,给楼市松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激活楼市需求,经过前期地产一系列偏负面消息的不断爆出,百姓对购房已偏向于谨慎态度,恢复购房者信心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措施激发。
此次会议还强调:“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国务院组成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若干经济大省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举措落实。”
更多城市有望继续放松限购限贷政策
稳经济增长保民生,这是当前重要任务。房地产业作为影响内需的重要一环,稳地产则成为下半年政策重心之一。
8月18日,在深圳召开的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求不振是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经济大省人口多,要多想办法促消费,扩大汽车等大宗消费,支持住房刚性和改善性需求。”
8月22日,央行宣布将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至3.65%,5年期以上LPR则继5月后再次下降15个基点至4.3%。这种长端降幅大于短端降幅的“非对称下降”,将有助于降低购房成本、拉动按揭贷需求,进而支持购房需求入市。
就在LPR下调当日,央行组织召开了部分金融机构座谈会,再次强调“要保障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
红塔证券分析师殷越认为,目前地产依旧处于信用风险之中,金融机构对房企的规避情绪仍较浓厚。房地产销售下行亦使得房企资金回款受阻,外部融资收紧叠加内部资金周转不畅均对房企加快施工和顺利拿地形成制约。长期来看,地产还会影响到建筑、建材等产业链,也会对居民消费能力造成影响,所以后续政策急需加码帮扶力度,助力房地产行业企稳。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80多个城市相继放松限贷。其中,兰州、贵阳、南通等57个城市已将首套房首付比例下调至20%;郑州、宜昌和肇庆等44个城市实行“认房不认贷”;41个城市下调了二套房贷首付比例。
李宇嘉认为,在此前住房信贷政策上,尽管各地首付比例和利率差异较大,但并非是地方政府所决定,而是在央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底线下(比如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25%,非限购城市不低于25%;首套房利率不低于相应期限LPR等),由本地金融管理部门制定。由于金融管理部门垂直管理,独立性较强,地方政府在此作用空间不大。
现在,允许地方政府“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意味着“在地方政府对本地房地产稳定负主要责任前提下,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都应该全方位通力合作,助力地方一揽子纾困政策发布和落地实施,从而尽快将房地产从下坠态势中拉回来。这并非指各地要大幅松绑首付、降低利率,是真正做到信贷政策与地方政府‘一城一策’大框架一致,同频共振。”李宇嘉说。
王静文预计,在这一导向之下,除个别关键城市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限贷等政策将会继续放松,叠加近期5年期LPR下调和首套房认定标准放松,居民购房成本将会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各地还应在供给端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流动性注入,力促保交楼、稳民生。
“房贷政策将迎来更为全面和更多创新空间,尤其是在首付比例下调、房贷额度提高、房贷利率下调等方面会有各类创新工具。各地也会基于楼市情况和信贷资源情况,继续优化房贷政策,以更好稳定房地产市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预计。
首批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已全部完成投放,这说明了什么?
这也就是说明了我们现在这些政策性开放性的金融工具,额度还是非常高的,这样的额度也是能够帮助到很多的人们,也说明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
央行支持国开行、农发行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工具筹资3000亿
7月3日,获悉中国人民银行有关司局负责人于近期表示,人民银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以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
其还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阶段性举措,有利于满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的政策要求,撬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尽快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实物工作量。
资料显示,人民银行将牵头支持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运用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三类项目:一是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分别为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地下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二是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三是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另悉,在资金方面,中央财政将按实际股权投资额予以适当贴息,贴息期限2年。在项目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各地方、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形成足够多的备选项目清单,由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自主选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