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机构论市:当前已在底部区域 迎接第二波机会
伴随国内风险逐步化解,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处在底部区域。1)地产风险逐步化解,经济边际回暖。9月30日央行宣布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换购住房个人所得税退税,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与此同时,从数据来看,9月地产销售同比降幅收窄,地产开工相关的房屋建筑业也保持较快扩张趋势。此前市场对地产风险的担忧正在被化解。另一方面,随着高温缓解以及“实物工作量”落地,9月制造业PMI重新升至扩张区间,经济也在边际回暖。2)从估值、股权风险溢价来看,截至9月30日,上证综指11.8倍、43.6倍的PE估值,均已逼近今年4月底时水平,股权风险溢价也分别处于2010年以来85.1%和94.5%的历史高位。3)市场活跃度上,沪深两市成交额已连续10个交易日维持在6500亿元左右,已明显低于今年4月底时水平。两融余额也回落至1.54万亿元。4)此外,从机构仓位来看,以私募为代表的绝对收益机构在经历8月以来的大幅降仓后,当前再次来到历史低位。因此我们认为,尽管海外仍在动荡,但国内的风险已在逐步化解,悲观预期已反映至当前的估值、仓位中,市场已经来到底部区域。
海通策略:四季度展望 迎接第二波机会
从股市牛熊周期来看,A股21年开始的大调整时空已经比较显著。2005年以来A股经历了5轮牛熊周期,以沪深300指数为例,熊市下跌大概12个月左右,跌幅约30%-45%。最近的一次熊市下跌开始于21年2月18日,如果计算到 4月27日低点,下跌持续近15个月,如果算到9月底,近20个月,最大跌幅达37%,对比历史这次调整时空已经显著。如以09/29创下新低的上证50指数为例,21/02以来下跌持续19.6个月、最大跌幅为37%,与历史下跌幅度和时间相比已经很明显。我们进一步从市场估值水平和市场情绪角度看,当前市场底部特征已经较为明确。
中信证券:A股底部特征凸显 入场时机将至
当前市场底部特征显现,体现在谨慎心态高度一致、成交持续低迷、估值更加合理;10月政策和经济预期逐渐明朗,汇率快速贬值冲击结束,场内活跃资金已经完成避险降仓,场外抄底资金开始入场,预计市场将迎来月度级别修复行情起点。首先,从底部特征来看,投资者谨慎心态已高度一致,“明年再看”成为普遍共识,当前市场热度已冷却至2020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整体估值已具备长期吸引力,部分行业动态估值接近2018年底水平。其次,从入场时点来看,即将召开的大会将明确长期战略方向,稳增长举措再次集中发力,预计三季度是此轮经济下行的尾声,四季度开始逐步好转,美联储加息恐慌已达极致,预计通过非货币手段抑制通胀的举措会被更多讨论。最后,从增量流动性来看,活跃私募仓位已经降至过去五年中位数以下,成交拥挤度更加健康,节前避险资金可能在汇率波动担忧缓解后回流,同时场外抄底资金逐步入场。预计10月将迎来加仓窗口,坚持均衡配置,积极布局估值切换和景气拐点行业。
国海策略:在市场调整中要敢于布局 关注三条主线
在市场调整中要敢于布局。近期市场的调整受到国内外风险因素的双重影响,国内主要是疫情形势以及地产下行周期,海外主要是美联储鹰派加息预期以及地缘政治扰动。当前A股市场情绪指数接近冰点,性价比已经凸显,可以考虑逢低布局。经济整体是稳步修复的格局,领先指标与高频数据显示内需在经济进入旺季之后明显回稳,在外需逐步确立下行拐点之后,经济延续向上的关键在于地产以及疫情形势,目前积极的信号正在累积。流动性仍是最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前期快速上行的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进入震荡,斜率的变化意味着全球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已经过去,年内有望看到美联储加息的退坡,后续人民币汇率贬值、资金外流以及国内无风险利率上行的三重压力将得到缓解。
粤开策略:底部性价比区域+维稳需求 后市可以更积极
统计国庆节假期之后上涨的概率普遍较节前有所提升,节后上涨概率保持在7成以上,加上重要会议召开日期临近,市场维稳需求逐步上升。展望后市,在基本面复苏持续+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市场有望迎来震荡修复,叠加四季度提前进行估值切换预期,建议关注确定性较强板块的投资机会:1)关注业绩维持高增的成长板块投资机会,10月迎来三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会重新回到对业绩的验证期。从行业景气度上观察,电子、化工原料、电力设备等成长板块的业绩确定性相对更强,提前关注预喜企业。2)在全球能源危机大背景之下,凛冬将至叠加北溪天然气管道事件影响,能源商品价格再次大幅上涨,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板块值得继续关注。3)稳增长主线中的消费链,近期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中强调“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此外据统计国庆节后行业上涨概率总体高于节前,其中上涨概率达到90%的行业多集中在消费板块值得关注。
开源策略:长假期间外因影响或较为有限 更应重视趋势、布局当下
基于《破晓:收拾悲观情绪,迎接A股“反转”》的核心观点:2022Q4 A股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反转”。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1/3以内水平,且ERP高企接近2倍标准差上限,意味着A股下行空间十分有限。而伴随海外货币紧缩掣肘影响下降、国内剩余流动性扩张、国内企业ROE回升及盈利明显上修,A股将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的“反转”。显然,在内生驱动力明显增强的背景下,长假期间外因影响或较为有限,更应重视趋势,布局当下。短期市场或博弈疫情政策边际放宽,消费复苏预期回升,利好消费板块。然而,事实上,国内消费能力尚未回暖之前,即便疫情政策放宽,消费基本面受到的支撑或依然较为有限,政策博弈的结果更倾向于:短期波动,而非投资。
华西策略:调整趋于尾声 迎三季报披露期
国庆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宽幅波动,表明全球风险偏好仍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OPEC+大幅减产和经济前景放缓担忧等因素的扰动。与此同时,国内稳地产政策进一步加码、保交楼取得进展有望支撑国内经济边际改善。从空间上看,当前市场已计入较多悲观预期,A股主要指数估值已接近前期低点,调整或趋于尾声。节后A股将在震荡中孕育机会,十月季报密集披露期,市场将重新聚焦业绩主线”条投资主线)受益于“因城施策”政策持续放松的:地产等;2)新能源板块细分高景气领域,如“储能、风、光”等;3)传统能源相关,如“煤炭、油气设备”等;主题方面关注“信创、自主可控”等。
信达策略:美股虽弱 但难阻A股反转
相比1-4月的调整,8月底以来,投资者对海外风险的关注度更高,认为海外风险甚至可能会影响A股反转。国内经济风险虽然依然存在,但是下行的速度慢很多,而且存在稳增长、房地产政策宽松等对冲性利好。2000-2002年和2007-2008年,伴随着美国经济较大级别的衰退和美股的大熊市,A股也是大级别熊市,但这一次A股估值远低于2000年和2007年,美股风险可能只是个纸老虎。目前A股的经济、投资者仓位、估值、汇率环境非常类似2019年8月初的低点,后续可能会再次出现V型反转,建议投资者积极做多。配置上我们认为,市场的风格正在往价值转变,这一转变至少是季度的,甚至有很大的概率演变为年度的风格转变。
西部策略:市场正在迎来最艰难时刻 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
市场正在迎来最艰难的时刻。当前信用环境趋于回落,国内疫情散点式反复,外需疲软出口趋弱,整体经济修复依然存在较大压力。同时随着海外加息预期再度升温,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强,人民币汇率再次面临压力,短期波动率仍将维持高位。中期来看我们并不悲观,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步推进,国内经济有望四季度出现边际改善,11月联储加息落地后,全球流动性预期有望见到拐点,市场大级别底部已经越来越近。在波动中寻找确定性。短期来看,随着重要会议窗口期临近,资源与信息安全仍将是市场关注核心,重点关注农业、半导体和信创产业;另外一方面,随着三季报披露期临近,医药、家电、食品饮料行业的估值切换行情也进入左侧布局期;此外,有望受益于“欧洲替代”的维生素、化肥农药、钛白粉等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从中期来看,关注业绩稳健的医药,家电和等消费行业龙头的,以及虚拟现实,游戏,数字货币等主题机会。
广发策略:衰退紧缩预期折返跑 如何配置
A股下行风险有限,价值切换预演+成长股适度扩散。当下市场改善需看到2大要素:美债利率上行压力得到明显缓解、国内稳增长政策预期的重新统一。我们预计大概率在四季度先后触发,与4月末相比,当前A股的盈利周期位置、地产政策力度均更优,价值切换预演+成长股适度扩散,配置建议:1. 赔率较优,且胜率在改善的价值;2. 成长板块以“盈利-久期收缩”框架衡量行业当下的股价对于未来业绩的透支程度已消化的细分方向;3. 中报景气企稳及PPI-CPI传导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