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百亿半导体项目(国家投资半导体10万亿)
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金额有多少?
据云岫资本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解读》统计,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股权投资案例413起,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相比2019年约300亿人民币的投资额,增长近4倍。这也是中国半导体在一级市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多的一年。
由于国产替代需求强烈,许多半导体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业绩增长迅猛,投资阶段也普遍出现后移,C轮以后的投资比重大幅增加。
半导体产业链可大致分为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和设备等环节。从细分方向来看,对投资额要求不高的半导体设计仍然是投资重点,2020年占到半导体领域总投资案例数的接近七成。
扩展资料:
资料显示,华为旗下的哈勃投资,京东方旗下的芯动能,手机厂商OPPO等在半导体赛道上投资布局较为活跃。
云岫资本认为,接下来将半导体投资将进入深水区,无论从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角度,在方向选择上应该重点关注国产化率低的卡脖子领域和大芯片,比如EDA/IP、CPU、GPU、FPGA、网络处理芯片、车用芯片、存储芯片等。
对2021年的半导体投资,云岫资本还建议关注产能有保障的企业,因为随着晶圆产能持续紧张,芯片不断涨价,产能有保障的企业业绩将大幅增长。
此外,在5G和AI等新技术推动下,相应芯片细分行业将随着下游应用快速爆发而快速增长,相关领域或会出现快速商业化的机会。
算力作为新基建产业一环,未来将有多大空间?
10万亿来了!2021年建筑业迎来“新基建时代”-工保网
1、“新基建”市场巨大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着需求回暖、5G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等大批“新基建”项目加速推进、企业利润上升,加之新开工和到位资金继续向好,先行PMI指数不断创出新高。
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将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归纳为7个方面: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目前有公布的各省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来看,总投资额约48万亿。加上未公布具体投资额的省区市,预计将达50万亿左右。当然这不是说今年就要全部投资到位的,而是未来3~5年内的总的一个投资蓝图。
这其中, 保守估计至少有10%属于新基建领域,总投资预测也在10万亿,而这10万亿新基建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存在的潜力和商机是巨大的。
在这些投资清单中,多地调整了新的投资领域。例如,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设施,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也都在酝酿刺激新基建的举措和方案,例如吉林省率先发布了《新基建“761”工程方案》 ,从2020年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实施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
2、新基建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020年开年以来,已有北京、广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由此可见,2020年有望成为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之年。新基建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规划妥善收官,又与“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相契合,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方向。
3、政策频频加码,推进新基建产业部署
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为代表的部委,相继发布产业政策,致力于新基建,包括对传统基建补短板与建设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部:完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基建补短板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交通网络,推进城市群基建补短板。
图为2020年交通部预期投资目标
工信部: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5个省区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新型基建。以广东为例,2020年将在全省新建6万座5G基站,新基建投入预计超500亿元。广州更率先推出针对新基建的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
4、“新基建”在哪些领域有发展机会?
科技基建——5G
5G基建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5G将成为社会发展关键动力与抓手。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社会影响力》测算,预计2030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
新能源基建——光伏、电伏
新基建热潮来袭,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迎来机遇期。能源转型,是对传统能源行业的“补短板”。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尖兵部队”。随着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代机遇期。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生态
新一轮的基建补短板:新一轮的基建,和过往 的“旧基建”相比,更加聚焦到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生态治理等基建重大项目;并且,在目前“稳增长”需求不断提升的宏观环境下,“新一轮的基建”对经济的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电新
2020年是“新基建”启动的一年,特高压已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2020年国网特高压建设全面恢复,国网加快推进13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开工、建设,涉及金额约为1965亿元,预计将在2021-2022年迎来营收确认的高峰期。
新基建重点的行业——医药
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省市级的疾控中心的检验能力和设备配置基本达标,但是县级疾控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在补短板的背景下,我国将加大投入改造升级我国现有的县级疾控。
中国用50万亿投资新基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意义?
10万亿来了!2021年建筑业迎来“新基建时代”-工保网
1、“新基建”市场巨大
2020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随着需求回暖、5G网络和大数据中心等大批“新基建”项目加速推进、企业利润上升,加之新开工和到位资金继续向好,先行PMI指数不断创出新高。
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将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归纳为7个方面:5G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目前有公布的各省2020年重点项目清单来看,总投资额约48万亿。加上未公布具体投资额的省区市,预计将达50万亿左右。当然这不是说今年就要全部投资到位的,而是未来3~5年内的总的一个投资蓝图。
这其中, 保守估计至少有10%属于新基建领域,总投资预测也在10万亿,而这10万亿新基建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存在的潜力和商机是巨大的。
在这些投资清单中,多地调整了新的投资领域。例如,在补齐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设施,发展创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各省也都在酝酿刺激新基建的举措和方案,例如吉林省率先发布了《新基建“761”工程方案》 ,从2020年实施,十四五期间完成,实施项目2188个,总投资10962亿元。
2、新基建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研究部署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编制专题会议。李克强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阶段,将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2020年开年以来,已有北京、广东、重庆、湖南等多个省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新基建。由此可见,2020年有望成为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之年。新基建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助力“十三五”规划妥善收官,又与“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相契合,将成为“十四五”的重要发展方向。
3、政策频频加码,推进新基建产业部署
以交通运输部、工信部为代表的部委,相继发布产业政策,致力于新基建,包括对传统基建补短板与建设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部:完善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基建补短板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交通网络,推进城市群基建补短板。
图为2020年交通部预期投资目标
工信部: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各地区、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20个区域级分中心和10个行业级分中心。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5个省区市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及新型基建。以广东为例,2020年将在全省新建6万座5G基站,新基建投入预计超500亿元。广州更率先推出针对新基建的产业政策“新基建10条”。
4、“新基建”在哪些领域有发展机会?
科技基建——5G
5G基建将成为信息经济的核心引擎,半导体产能转移释放庞大需求。5G将成为社会发展关键动力与抓手。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5G社会影响力》测算,预计2030年,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亿元、2.9亿元和800万个。
新能源基建——光伏、电伏
新基建热潮来袭,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迎来机遇期。能源转型,是对传统能源行业的“补短板”。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尖兵部队”。随着新基建的大举布局,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也将迎来新一代机遇期。
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生态
新一轮的基建补短板:新一轮的基建,和过往 的“旧基建”相比,更加聚焦到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间高速铁路、生态治理等基建重大项目;并且,在目前“稳增长”需求不断提升的宏观环境下,“新一轮的基建”对经济的支撑具有重要作用。
电新
2020年是“新基建”启动的一年,特高压已经被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高度。2020年国网特高压建设全面恢复,国网加快推进13条特高压线路核准、开工、建设,涉及金额约为1965亿元,预计将在2021-2022年迎来营收确认的高峰期。
新基建重点的行业——医药
通过这次疫情可以看到省市级的疾控中心的检验能力和设备配置基本达标,但是县级疾控的提升空间还很大。在补短板的背景下,我国将加大投入改造升级我国现有的县级疾控。
张召忠芯片预言成真,华为将迎来什么最强后盾?
被美国制裁之后的华为可以说的寸步难行,现在连代工的厂商都没有了,麒麟芯片只有2年的库存,那么这2年以后华为该何去何从,光是只能设计芯片而不能生产,这是我们的一个痛处,现在只有研发出对应的光刻机才能够解决我们芯片上制造难题,不过好在国家也加入到了芯片行业里面来,这对于华为来说是看到了希望。
就目前来说能够生产顶级光刻机的只有ASML公司,因为光刻机这玩意确实是太难制作了,需要各方面的可以说是不计其数来形容,因此现在技术都在美国手里,ASML想卖光刻机都是爱莫能助。也就在此时国家在关键的时候挺了华为一把,特意出了一个政策那就是开发半导体领域,也就是说在未来这几年里国家将拨款10万亿来支持研发,因此华为又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我国的各大企业也都团结起来拧成了一股绳,为华为在背后助力,其中万达和华为合作5G战略,马云也在半导体方面投资了2000亿,董明珠也砸了10亿来助力光刻机的研发,对于这样一个现状即使前路再困难我也相信我们能够把技术给攻克,因为举国上下都是一条心了。
局座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美国要是限制中国3年时间以上,那么从此以后美国就不要指望再出口芯片来中国了,5nm芯片都没人要了,不过说实话我感觉局座说线nm了,只要能够顺利生产10nm以内的芯片我都觉得很不错了。
因为华为被制裁的原因,目前我过的手机生产商都纷纷放弃了高通,开始和联发科合作了,可是这仍然是不稳的局面,毕竟联发科也还是受着美国的牵制,如果美国疯起来连我国其他手机厂商也制裁,那就真的很难受了。因为现在联发科也不能和华为合作了。
因此对于芯片研发一定要加大力度,早日把技术掌握自己的手中,这样才不会受到美国的牵制。
用人话讲一下半导体材料产业格局
全球半导体行业经历了三次迁移
自发展以来,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能转移,行业需求中心和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快速增长
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快速增长,共销售了1.15万亿片芯片,市场规模达到556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大幅增长26.2%。整个半导体市场并未受到2021年新冠疫情大流行的负面影响。强劲的消费需求推动所有主要产品类别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光电除外)。
从半导体细分领域来看,集成电路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主要细分领域。2021年,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到4630.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占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的83.29%。其中,集成电路又可细分为逻辑电路、存储器、处理器和模拟电路,2021年这四个产品占比分别为27.85%、27.67%、14.43%、13.33%。2021年存储器、模拟电路和逻辑电路都实现较大的增长。
此外,2021年全球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市场规模分别为434.04、303.37、191.49亿美元,占比分别为7.81%、5.46%、3.44%。
全球半导体行业企业开展多方面竞争
半导体行业高度全球化,大量国家/地区的企业在半导体生产的多个方面展开竞争,从半导体设计到制造,再到ATP(组装、测试和封装)。
据美国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半导体行业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三星(Samsung)、英特尔(Intel)、SK海力士(SK Hynix)、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博通(Broadcom)、联发科技(MediaTek)、德州仪器(TI)、英伟达(NVIDIA)、超威半导体(AMD)。其中,三星(Samsung)超过英特尔(Intel),成为顶级芯片销售商。2021年三星的半导体收入激增31.6%,达到759.5亿美元。英特尔的收入下降到第二位,只增长了0.5%,达到731亿美元,销售额在前25家公司中增长最慢。
—— 以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