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追讨2亿货款,洋码头创始人:将引入战投,分期清偿
利用“人去楼空”“命悬一线”“深陷泥潭”等字眼博取流量,使用户、商家、媒体对洋码头产生了误读、曲解和发酵,并试图胁迫威逼公司及利用创始人个人人身安全等来满足他们所谓的条件和需求 ,对这种行为平台将寻求法律途径进行合规合法地处理,坚决抵制任何造谣生事的行为 ,全力保障平台正常经营商家的利益。
“他想以不良商家做借口,压下去洋码头的丑事”,“平台是欺负我们海外的买手回不了国内。”对于洋码头的,买手们存在异议。
9月14日,一位被拖欠600余万元货款的洋码头头部买手告诉
该买手告诉
两位韩国买手是从2021年遇到提现困难。一位韩国直邮美妆买手告诉
另一位韩国买手在2021年6月被拖欠22.4万元。“今年2月,商家们一起来到洋码头公司讨要货款,经过协商,洋码头同意给我们货款总额的30%,剩余的货款洋码头说分期打,3月底打20%,7月底打30%,11月底打20%,但我回家后再没收到后续的款项。”买手告诉
一位公司主体注册的德国买手也告诉
对于洋码头14日发布的,上述买手们并不认同。“我们并非供货商,我们是买手,这些钱是和买家完成交易的钱,说白了,那实实在在是我们自己的钱。”一位买手说。
从买手向
“合规改造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确实历史订单结算款项与公司经营资金是放在一起的,都放进了资金托管系统,以确保我们正在经营的买手能够及时结算,5月1日前的历史订单的结算确实没办法兑付。”曾碧波说,公司的钱要用来发展业务,而不是“擦屁股”。
曾碧波提及,截至8月8日,5月1日前无法兑付的历史订单货款约有2亿元,另有商家保证金3800万元,公司已将所有的财务、合同流水交给了经侦。
在洋码头的中提到,今年5月,洋码头平台已经和支付宝国际以及国际达成支付托管合作。目前,洋码头平台的消费者订单货款资金结算已全面委托第三方机构托管,洋码头也全面完成跨境结算合规化改造,对于平台上不良商户的清退也告一段落。
“目前平台的订单付款和资金都是安全的,与洋码头上海公司的经营资金以及债权诉讼无关联,请洋码头消费者和正常经营的合规买手放心。”洋码头在中称。
曾碧波曾在8月份的公开信中谈到,按照公司战略规划,平台进行合规整理整顿,清退不良商户,平台资金结算全方面托管等,预料到业务可能会受到局部影响,考虑到疫情后出国游购物需求抑制在国内,洋码头能交付的商品和直播是能满足这个需求,再加上洋码头去年底刚融资到款近一亿元,他信心满满,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洋码头订单取消率高达40%,是他没想到的。
为稳住平台交易,洋码头将公司自身经营资金也放入整个资金托管平台以确保买手新的订单资金得到及时的结算和回款,但这进一步恶化了洋码头的现金流状况,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外部供应商债权诉讼和银行抽贷等连锁反应。
曾碧波承认在公司一些关键决策上,其作为公司创始人有误判。比如,应该在去年8月做资金切割,而不是放在今年5月。去年底融资到账的1亿元,应该用于业务发展,而不是去清偿历史债务。
对于公司“人去楼空”一事,在14日的中,洋码头再次提及为了最大程度度过这个寒冬,洋码头现在正尽最大的努力开源节流,控制所有不必要开支,因此当下公司先采取员工全体居家办公模式降低成本。
8月23日,曾碧波在接受
官网显示,洋码头成立于2010年,平台认证买手超过6万名。截至8月,洋码头的活跃买手还有约1000个。
上述俄罗斯买手依然选择留在洋码头平台上,对于为何还愿意留在洋码头平台,该买手颇显无奈:“我想试试万里汇能不能正常回款,我该爆料爆料、该仲裁仲裁、该运营运营,条条路都要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