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立体化森林防火墙
8月14日上午,位于诸暨市五泄镇的五泄林场气温已经超过35℃,护林员寿铁阳拿起手机,打开“浙江护林巡查”App,开始巡山。今年8月以来,五泄林场启用数字网格化巡山,要求护林员对巡山情况进行实时记录。
作为五泄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组成部分,五泄林场总面积达8015亩,其中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7710亩,是我市重要的生态林场,平时有9个护林员负责日常巡护。“今年比较特殊,高温天气已持续40多天,场里又增派了十多名巡护人员。”寿铁阳说,他就是新增巡护人员之一,负责的路段约有7公里。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数字化应用管理模式。各地林场以“浙江数字森防”App、“浙江护林巡查”App等为依托,通过5G、热成像、全景监控、实时图传等智能手段,构建起一套直观可视、互联共享、上下协同、安全高效的立体监管综合服务系统,提升了巡护和监测效率。
从护林员的手机,到指挥中心的大屏,再到应用平台,数字网格化巡山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巡护效率。
地面有人防,空中有监控,还有无人机巡航。在绍兴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库区范围内共安装有高清监控100余个,其中有13个森林防火专用监控,配备了烟雾识别报警系统,同时每天都有2架无人机定时开展全方位巡航检查,构建起监控、无人机巡航、地面巡视相结合的立体化森林防灭火监测模式。绍兴市汤浦水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手机和监管系统实时传输信息,一旦有情况,可以实现多部门应急联动,做到“智防+人防”双保险。
“通过数字巡逻系统,做到了护林有‘眼’、巡林有‘痕’,实现了24小时森林监管和网格化管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对接贯通应用浙江省“林长智治”场景,科学研判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湿地保护率等12大类27项具体指标变化趋势,实行动态化智能预警,同时联合公安、应急管理、消防、农业农村等部门,通过“人防+智防+联防”筑牢森林防火墙。
统计显示,入夏以来,全市各地已累计出动巡查人员3.8万余人次,管护里程9.6万余公里;布设森林防火高位监控227个,投入7架无人机,累计飞行420公里;共劝阻野外用火56人次,发现隐患36处,均及时作出有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