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开展乡村振兴集中观摩
为全面检验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总结经验启迪思路,开阔视野互学互促,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8月9日,县乡村振兴观摩活动启动。县委书记张辉,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鹏,县政协主席冯新山等县四班子领导,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各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一百余人,通过现场观摩、听取汇报等形式,对7个镇38个项目进行集中检视,进一步交流经验做法,凝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今年以来,临泽县以实现群众稳定增收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持续提高“4+1+N”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筑牢乡村振兴产业根基。走进倪家营镇高庄滩万头肉牛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一栋栋标准化牛舍整齐排列,圈前舍后干净整洁,该镇采取‘大园区、小业主、多业主’的模式,在高庄滩发展跨村跨区域规模化标准化集中养殖园区,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可实现年饲养肉牛5万头以上。不仅是养殖场区蔚为壮观,各蔬菜基地也是满园秋色、瓜果飘香。沙河镇围绕“米袋子、菜园子、果园子、花园子”,推动农业产业向绿色化、集约化、全链条发展转变,依托“丹霞宴”中央厨房需求,高标准建设蔬菜供应基地1600亩,实现农业产业与城市市场有效对接;依托供销百惠农产品物流园,打造集种植、采摘、包装、贮存、销售、酱菜加工、尾菜处理、循环利用于一体的蔬菜发展产业链,辐射带动发展蔬菜基地1.3万亩。
“农产品物流园和蔬菜直供基地紧紧抓住‘农头食尾’,做足‘接二连三’,有效加强了基地与市场的对接,构建贯通了种植、生产加工、物流配送、营销推广的现代产销体系和完整绿色产业链,这样的发展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观摩团成员一路听、一路看、一路议,大家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只有抓好抓实产业,才能推动镇村经济更稳更好更快发展。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既是时代呼唤,也是群众期盼。临泽县抢抓甘肃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全面完成鸭暖镇省级示范镇和红沟等1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引导农村人口向集镇或中心村集中,推动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持续规划新建高质量住房示范点10个450户、改造提升农房1700户,建成了一批新型乡村社区和富有枣乡特色的“临泽美居”。
梨园村红色美丽村庄正是临泽县打造的乡村建设示范村之一,该村紧抓项目机遇、整合多方资金,建成以梨园口战斗遗址为核心,集红色遗迹瞻仰、党性教育体验、精品民宿体验、游客接待服务、户外拓展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实现了由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华丽蜕变。下一步,该村还将结合红色遗址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打造红色旅游综合体,争做丹霞游后“打卡点”,争当红色旅游“必选题”,争创红色革命教育“目的地”。同样,在新华镇“幸福港湾”、集镇棚户区改造现场,沙河镇西寨村、小康路风貌改造项目现场,处处道路整洁通畅,村庄干净敞亮。观摩团成员边看边比边学边思考,在相互对比中找推动工作的新思路,在学习取经中凝聚加快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改革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年以来,临泽县不断加大探索创新力度,通过落细点位、系统集成、城乡联动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土地资源,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了发展活力。“我们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全镇8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和储丰草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汪家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公司,为全镇农户提供深松、整地、铺膜、点种等全程农业托管服务,实现了农户降低生产成本和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目标,2022年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可达95.8万元,农民每亩增收717元。”在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观摩团成员认真听取介绍,实地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及村集体公司改革详情,深刻感受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的活力。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一路行、一路看,交流了经验,找准了不足,增添了压力,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将以此次观摩为契机、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在“十四五”期间,抢抓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为建设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临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