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书中的秘密:行业排名往前“挪一挪”,花费不到4万
可以看出,因招股书数据“带水分”而引发竞争对手或媒体公开质疑的案例不在少数。此前某人工智能企业在招股书中披露的市占率数据,就曾被科大讯飞在投资者平台上公开反驳。该人工智能企业最后撤销了上市申请,但并未说明原因。
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在接受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也提到了类似观点。他指出,如果监管就此进行问询,而发行人未能合理解释,则结果很可能是审核不通过,上市失败。而企业和相关工作人员也要被处以罚款,“若定制数据构成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二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的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十以上一倍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罚款。”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指出,这种定制数据的情况还涉嫌虚假宣传和名誉,“定制数据是虚假的,比如说市场排名,企业可以拿着虚假的排名声称自己是行业内排名第一,这种情况就可能构成这种虚假宣传。此外,像排名这类的数据还牵扯到了竞争对手,这就涉嫌了名誉。”
“这种数据包装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保荐机构很少参与。”王大力表示,保荐机构对这种数据也很少会再去核实,“谁盖章谁负责,发行人向咨询公司付费定制报告,如果数据掺水或出现问题,应该由第三方咨询公司负责。保荐机构没法核实内容,只能核实章。”
王骥跃则提到,券商有责任核实选用相关数据,但对于确实没有公开数据的,也是心有余力不足,但至少要核查第三方的资质和信用。非公司财务数据造假,只是引用第三方数据有问题的,如果不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一般也不会追券商责任。
赵占领则指出,的责任主体在于该定制数据的公开发布者,“要看是买方公开发布,还是卖方公开发布。赔偿方面,在实际损失和所得无法证明的情况下,一般会根据的主观过错程度、影响范围大小、持续时间长短等因素酌定一个赔偿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