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8月5日早报
生猪供需旺季即将到来,目前基层散户补栏情绪上升,规模猪企也在抓紧扩充产能。
2022年7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079.20万吨、生铁1930.19万吨、钢材2076.81万吨。其中,粗钢日产189.02万吨,环比下降7.25%;生铁日产175.47万吨,环比下降7.72%;钢材日产188.80万吨,环比下降5.35%。
甚嚣尘上,不过,综合A股半导体公司业绩指引、经营情况以及机构调研和分析师研判来看,半导体“砍单潮”却并未波及设备、材料两大上游环节。设备环节方面,多家公司已给出上半年订单金额/业绩预告,甚至有企业新增订单额已超过去年全年营收,还有不少厂商在接受调研时透露“订单充足”。
根据研究机构SEMI的预估,2020年到2021年,全球共有34个新晶圆厂投入使用,从2022年到2024年,全球计划有58个新晶圆厂投入使用,这将使得全球芯片产能提高约40%。机构分析指出,在当前行业景气、产能紧张背景下,预计半导体设备公司将持续有基本面业绩支撑。另一方面,国内晶圆厂有望加快供应链本土化,国产设备厂商接下来1-2年有望受益国产份额的阶跃式提升。
上市公司中,国林科技半导体臭氧发生装置多用于Fab工厂的晶圆制造环节,主要提供清洗、氧化、薄膜沉积工艺制程的应用,半导体清洗专用臭氧设备已于7月中旬交付给客户,目前处于客户验证阶段。万业企业日前公告,上半年累计新增集成电路设备订单超7.5亿元,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制造业务收入较上年同期预计增加约150%,控股子公司凯世通在2022年度第一季度获得重要客户多台12英寸集成电路设备的批量订单。
4、35项北斗专项标准正式发布
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发布公告,将批准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NSS服务可用性确定方法》等35项北斗专项标准予以发布。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空间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主要用于定位、导航与授时。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开通服务,进一步刺激和拉动了各行业对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需求和投入,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约16.29%。券商研报指出,卫星导航是战略科技力量重要一环,我国北斗在高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未来五年卫导产值突破万亿,全球市场份额有望翻番。
上市公司中,北斗星通的产品线已经实现了“天线-芯片-板卡-模块-终端-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是经北斗系统主管部门授权许可、专门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运营服务业务的运营机构。振芯科技专注于北斗“元器件—终端—系统—服务”的一体化产品研发,公司突破了频率源、射频收发、转换器等核心技术,北斗三号基带芯片产品已经实现量产,并实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