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司法局“六聚焦”助推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规范”狠抓“关键少数”推动法治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认真实施“一规划两方案”,统筹推进法治山丹建设有效实施。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5次,选聘县政府法律顾问3名,审查政府部门合同、协议及相关文件10份,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13份,扩大“两轻一免”清单覆盖范围,公示行政执法信息7928条,山丹县柔性执法辐射范围不断扩大。
聚焦“溯源”筑牢“基层基础”推动民主法治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活动。大力推行法治文化“一地一品”建设,巩固提升法治长廊、乡村法治文化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标准,打造了以山丹县法治广场、瑞景新城法治楼院为主线的高标准法治文化阵地,建成东乐镇城西村、老军乡峡口新村法治文化广场,陈户镇寺沟村法治文化长廊等创新型乡镇法治文化阵地3个。扎实推进东乐镇大寨村、清泉镇郇庄村推荐申报“甘肃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培训村法律明白人257人,考试合格157人,学法用法示范户30户,夯实了基层法治建设社会基础。
聚焦“精准”注重“分类施策”推动依法治理
依法行政能力与规范性审查成效明显,落实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5次,选聘县政府法律顾问3名,审查政府部门合同、协议及相关文件10份,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书13份。落实政府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公布、备案等全过程管理机制,从严把握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要求,做到应审必审、凡审必严。截至目前,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共10份,提出意见13条。
聚焦“多元”形成“合力攻坚”推动平安建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统筹指导。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开展自查自评和集中检查,实现工作由“软任务”向“硬指标”转变。截至目前,共受理矛盾纠纷832件,成功调处821件。28名律师结合“万所联万会”“法治体检”活动为民营企业修改、完善劳动合同100余份,依托“法援惠民生”专项行动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13件;强力推进山丹县“公证助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共办理案件230件,惠及600余人。
聚焦“引领”繁荣“法治文化”推动品牌打造
以传统文化为基,“点”上抓培植。申报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走出了一条“文化引领”“五治融合”“和谐发展”的新路子。以民族文化为魂,“线”上抓延伸。以民族团结为轴,辐射带动山丹县法治文化带建设,在瑞景新城、东乐镇城西村等地打造以民族团结、孝道文化为主题的法治文化阵地。以首善标准为要,“面”上抓拓展。以首善标准推动法治文化与区域、行业特色文化有机融合。以“法律八进”为牵引,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三进三问三查”活动等,逐步孵化培育以民主法治做支撑的“人工输血”变“自我造血”的法治文化品牌。
聚焦“智慧”坚持“数字赋能”推动科学普法
依托“融媒体”“自媒体”拓宽普法广度。利用微博、、官方网站、手机客户端,构建“报、网、微、端、屏”立体化普法格局。加强新媒体矩阵建设力度,累计运用新型媒体为山丹县公民发送普法信息共计25000余条。坚持“智慧化”服务提升科学普法效能。在清泉镇、东乐镇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法律服务终端机。安排山丹县18个重点执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融媒体中参与“一把手说法”栏目,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将普法模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