蹿红的混动 拉胯的产能
混动车型有多火?最近网上一个“抢车”的段子给出答案:掏出钥匙-划展车-交钱喜提。虽然这只是网友的调侃,却也反映出混动车市场的火爆。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6月国内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5%,插电式混动乘用车销量增速甚至超过纯电动乘用车。销量激增下,北京商报
提车至少4个月
尽管是工作日,但在北京一家吉利4S店的帝豪L 雷神Hi·X混动展车前,仍然围着不少到店看车的消费者。“今年4月帝豪L 雷神Hi·X混动车型上市后,店内订单量持续增长,目前只剩展车和试驾车,近期唯一一辆现车也已被订走。”该4S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北京商报
相比吉利、长城混动车型一个月的交付周期,比亚迪混动车型的交车时间较为“夸张”。“目前店内在售DMi平台混动车型为汉、宋和秦,但均只有展车没有现车。”一位比亚迪4S店销售人员透露,店内仅比亚迪汉混动车型订单就已积压超过20辆,刚刚提到新车的车主等了4个月才交付,现在消费者订车店内更无法保证具体交付时间,至少需要4-5个月。
事实上,一车难求的情况不仅出现在自主品牌上,丰田、本田等合资车企的混动车型也车源紧缺。一位一汽丰田4S店销售人员称,店内燃油版车型车源充足,但混动版车型需要查询库存情况。
产能拖后腿
作为区别于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技术之一,混动车型拥有轻混、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及增程式等多种动力单元。由于处于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之间的细分市场,混动车型被当作车企电动化转型中的过渡产品,曾被视为生存在“夹缝空间”的车型。
然而,从去年以来,受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品牌的纯电动车型频繁涨价,同时近期油价仍处高位,让部分欲购买纯电动车的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混动车型。上述一汽丰田4S店销售人员表示,目前混动车型与燃油车的价差已逐渐缩小。以丰田双擎车型为例,相比同款燃油车型仅高出不到2万元。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丰田等油电混动车型搭载的电池容量较小,成本相对可控,且在主流燃油家用汽车市场,电动机的加入能让车辆行驶品质提升不少,进一步凸显混动车型的优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混动汽车市场增速较快,是产业竞争带来的结果。国家对于乘用车油耗管控的升级及油价的走高,也进一步推动混动车型市占率的提升。从目前来看,混动汽车产业还处于蓄势发展阶段。
不过,混动车型销量爆发期的到来,也让车企的产能有些措手不及。据了解,以比亚迪为例,其DMi车型用户提车难问题已持续一段时间,比亚迪股份品牌及公关事业部总经理李云飞曾坦言,比亚迪产能不足的确是事实,但产能不足的原因并不是缺芯或原材料价格上涨,而是DMi车型的动力总成和专属刀片电池需要专门生产线,但扩建生产线需要时间。
不过,北京商报
不仅比亚迪,长城汽车也同样面临产能不足情况。北京商报
值得关注的是,产能受限下,各车企对混动车型的车源配比方面也产生倾斜。一位比亚迪4S店工作人员表示,在车源分配上厂家会将新车更多发往二三线城市,如天津、重庆、长沙等对混动车型接受度更高的城市,这也让北京等一线城市缺车情况再被放大。
自主品牌再加速
尽管产能受限,但面对增量空间,各车企仍提速布局。
此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年中国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各占一半。其中,混动将作为最重要的节能技术在汽车领域推广,传统能源动力的乘用车将全部替换为混动车型。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表示:“鉴于我国的地域环境和能源结构等特殊国情,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能源种类更为合适。”
长江证券预计,到2025年国内混动车型年销或将超过635万辆,市场空间巨大。此前,丰田、本田等车企依靠优势,一度占据混动车型市场较大份额。近两年自主品牌的加入逐渐改变固有格局,多家车企先后发布新混动技术平台争抢市场份额。其中,自主品牌三大混动玩家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分别推出DMi、柠檬混动DHT和雷神智擎Hi·X。按照吉利汽车规划,未来3年旗下搭载雷神智擎混动系统的车型将超过20款。
同时,广汽传祺也将今年设定为混动元年,其钜浪动力混动系统已正式上线。按照广汽传祺规划,品牌层面将全面向混动领域靠拢,未来的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系车型混动化,2030年达成混动销量占比超60%。此外,奇瑞汽车推出鲲鹏DHT、长安汽车推出蓝鲸iDD混动系统,也加入混动车型市场混战。
业内人士表示,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动车型最核心的优势并不在成本方面,但其可以实现更多场景应用,并不会受到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限制。而在节能及减排上,混动车型相较燃油车优势明显,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使用便利,还能起到降低用车成本作用,这让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随着自主品牌混动提速布局,自主与合资品牌在混动车型上的比拼也正式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