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办医疗机构改革完成率达99.6%
“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6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全国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巩固深化推进会上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共有69家中央企业和29个地方涉及医疗机构深化改革。截至目前,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2525个医疗机构,已完成改革2515个,完成率99.6%。其中,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整合978个,占38.7%;引入社会资本改制440个,占17.4%。
作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手段,虽然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的“曝光度”不如混合所有制改革或企业重组整合那般高,但若从重要性或必要性来说,其又不可谓不大。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证券日报》
谈及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取得的成效,翁杰明表示,除了医疗机构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外,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效果也较为显著,且医疗保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具体来说,在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方面,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指导支持以医疗健康为主业的国有企业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重组并购,提高医疗资源集成效应。
《证券日报》
注重资金科学投入的还有国药集团。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对《证券日报》
随着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改革成效已开始显现。据刘敬桢介绍,随着国药集团医疗业务的产业模式逐渐清晰,多点落地,企业的战略协同效应十分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国药集团医疗机构采购成本同比下降42%,累计节约资金2.33亿元。再比如,其湖北片区的29家医疗机构已由改革前亏损近2亿元,至2021年底全部实现结余。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入收官之年,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也已进入决战、决胜阶段。
为此,翁杰明用“四个巩固”对后续各地、各中央企业提出新的要求:一是巩固改革成果,稳妥有序推进扫尾工作。虽然目前医疗机构深化改革完成率已经超过99%,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尚未完成,有关地方和中央企业要力争今年年底前清零销号。
二是巩固整合效果,做强做优医疗健康集团。目前,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专业化整合,下一步要推动整合后的深度融合。此外,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要坚持公益性导向,围绕医疗服务核心,逐步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积极促进与养老、大健康等融合发展。再者,还要积极探索办医模式、完善激励政策、注重品牌塑造等。
三是巩固政策支撑,支持国企医院高质量发展。
四是巩固思想基础,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
据翁杰明透露,今年下半年,国务院国资委将适时组织开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回头看”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