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调查:9个跌停板!1亿元“救命营收”疑点重重!*ST圣莱保壳
这是一家命悬一线年底,公司净资产为负,仅有21名员工,当年实现营收528万元,无主营业务,面临退市危机。
这是一家神奇反转的公司——依托“平地起高楼”的输配电设备业务,公司预告2021年营业收入为1亿元至1.2亿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800万元至1200万元。
*ST圣莱而言,是一条关乎生与死的红线。对照退市新规,如果*ST圣莱
近日,*ST圣莱——公司称,因办公所在酒店被征用为隔离酒店,公司年度审计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存在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的风险。
近期,上海证券报记者前往上海、宁波实地调查,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ST圣莱的第一大客户实际已停产多年,生产基地早已被分割出租;*ST圣莱租用的办公区人员寥寥,公开电话“形同虚设”;公司对输配电设备加工业务的场地、设备租赁等情况语焉不详。
信息披露盲区及逻辑疑点,显露出悖于常理、仓促做局的痕迹。
股东,且在股份未交割的情况下,迅速安排人马进驻董事会。易主事项发布前夕,*ST圣莱股价强势反弹,短短数月最高涨幅近1.4倍。近日,因年报存在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的风险,公司股价又出现连续跌停。
混沌的“保壳”业务与吊诡的股价波动交织,*ST圣莱将迎来12年资本旅程的新一站,还是终点站?
现场:第一大客户停产多年,
业绩预告,2021年,第一大客户海滨电气为*ST圣莱贡献了9486万元的销售收入,占比85.5%。
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零部件厂对面的6号楼,则是一家名为上海通寰电气的公司,主要是负责电气机械设备的制造、销售以及相关的安装服务等。走上二楼,是另一家名为合轩彩的企业……
“海滨电气早在5、6年前就关闭了,整个厂区十几幢楼也被转租了。”在此工作了十多年的厂区门卫向记者透露,目前厂区产权仍属于海滨电气,“房东”(指海滨电气老板)一年会来一两趟,主要是看看厂区情况,平时这里由一名安徽的“二房东”负责管理。“现在整个厂区已被分别租给了10多家不同的公司。除了生产吃的,做什么的都有。”
海滨电气到底什么来头?据天眼查显示,目前宁波燎原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燎电股份”)、祝元、浙江元创控股、陈飞军分别持有海滨电气43%、30%、20%、7%的股份,海滨电气和燎电股份拥有相同的实际控制人祝贤定、祝元父子。燎电股份曾于2016年6月在新三板基础层挂牌,2020年初摘牌。
燎电股份此前曾与海滨电气存在同业竞争。据查,燎电股份在新三板挂牌时曾披露称,考虑到海滨电气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等因素,为避免同业竞争,2015年10月31日,祝贤定父子明确作出三点承诺:海滨电气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投标活动,不再接受新的订单;海滨电气现已经停产,现有原材料与部分设备已转让给燎电股份,现有员工将进行解散;海滨电气将于2016年12月31日前以资产转让或股权转让的形式进行处置。当时,主办券商及律师进行了实地核查,确定海滨电气的人员已遣散、业务已停止。
如上所述,现场采访及公开资料足以印证,海滨电气早已处于停产状态,且公告也曾表示“不再接受新的订单”。那么,海滨电气为何摇身一变,在2021年成为*ST圣莱的第一大客户?其是否仍具备相应的生产及招投标资质?
凭什么接获上亿元订单?
主业荒废的*ST圣莱在输配电设备领域无场地、无设备、无人员,这样的“三无”公司又是如何跨界搭上输配电设备加工业务的?
合同后,下单给*ST圣莱。对于符合协议约定条件的订单,由*ST圣莱接单进行生产,再销售给海滨电气。
*ST圣莱目前无输配电设备生产技术储备与业务资质,公司承接上述订单,主要生产工序是装配,通过招聘有专业经验的技术、生产人员解决。*ST圣莱采用光牌或贴牌方式生产,公司不需要业务资质。
作为专业的输配电设备生产商,祝贤定为何要拱手让出如此大的业务订单,给毫无经验的*ST圣莱?
此外,通过与上市公司的深度合作,能够提升其品牌效应,增强其市场信任度,提高管理能力。*ST圣莱还称,认可上市公司管理团队,认为公司能走出当前困境。一旦走出困境,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及方式较多,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能力承接更多的订单。
果真如此吗?“像国家电网这样的龙头企业,肯定会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但部分中标供应商可能出于对利润率的考虑,或是为了保证交货时间,拿到订单后会将订单进行分包/转包。但国家电网要的是中标企业生产的产品,结果收到的产品却是来自不具备资质的其他企业,可能引发合同纠纷。”一位输配电行业的资深人士向记者表示,无论*ST圣莱此后是否补齐了生产资质,这种做法都有悖于通常的合同要求,商业逻辑性值得商榷。
疑问:信息隔绝躲躲闪闪,
2021年6月,在接下海滨电气的大订单后,*ST圣莱曾在年报问询回复函中表示,目前公司已租赁3000平方米厂房,采购了数控转塔冲床、剪板机等生产设备,并招聘输配电专业技术、采购、生产人员共9名。与此同时,公司还收到海滨电气发来的共计1050万元订单,根据业务生产需求,对厂房进行了装修改造,逐步开始生产。
显然,输配电设备的加工地并不在此地。再翻看公开资料及互动易问答,公司从未披露过加工地的具体地址。
高低压柜的生产只能依靠手工装配。“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年产值上亿的企业就已经称得上是行业龙头了。”
8个月业务量比肩“龙头企业”的*ST圣莱,究竟租用了多大的场地,购买了多少金额的设备,招聘了多少员工,始终是个谜团。
另据深交所相关自律监管指引明确,上市公司应当在年度报告、半年度报告中持续披露日常经营重大合同的履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总金额、合同履行的进度、本期及累计确认的销售收入金额、应收账款回款情况等,并说明影响重大合同履行的各项条件是否发生重大变化,是否存在合同无法履行的重大风险等情况。*ST圣莱此前公告,从事输配电加工业务合计约需投资2500万元,该数额也应达到了信息披露标准,但一直未见下文。
*ST圣莱计划租赁3000平方米厂房,并已与燎电股份达成初步协议,生产所需设备则与海滨电气达成初步协议。
“燎电股份和海滨电气有现成的生产设备及场地,也有正规的资质及行业经验,为何要让别人分羹?即使是业务分包,为什么要交给毫无资质的壳公司?”从事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高管认为,这大概率是“空转”的商业安排,“很可能*ST圣莱啥事都没做,就是出了一笔费用,燎电股份和海滨电气完成了业务,但算作它(*ST圣莱)的业绩。”
反常:朦胧易主助推股价暴涨,
*ST圣莱是一个典型的壳公司。梳理可见,公司上市3年后,创始人杨宁恩酝酿卖壳未果;2015年,星美集团创始人覃辉接盘,杨宁恩套现30多亿元离场。覃辉入主后,*ST圣莱经营不见起色,经营陷入困顿,逐渐沦为空壳。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2017年4月,上市公司被证监会立案。2018年,证监会发布处罚公告,对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措施。
银行账户并被进行信用惩戒等执行风险。
风险“肉眼可见”,资本“一往无前”。2021年底,在控股权尚未实质变更的背景下,宝同科技董事长张孙立成为*ST圣莱董事长兼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秘等重要席位也由宝同科技派员接管,掌舵人已然改弦更张。
重组,接下数亿大订单,动作频频。“相关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均出现异动,存在很明显的炒作成分。”
2021年11月16日,*ST圣莱披露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祝贤定持有的华元电气设备51%股权。*ST圣莱股价次日应声涨停,但该事项不到1个月后终止。2021年12月14日,*ST圣莱公告称,与燎电股份签订了一份长达三年的合作协议,约定总采购金额不低于3.3亿元。该消息公布前后,*ST圣莱股价又是连续三天涨停。
大酒店被征用为隔离酒店,需根据要求紧急撤离,公司年度审计工作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年度报告存在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的风险。
在资本市场注册制改革背景下,僵尸公司正在加速出清。今年4月9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公开表示,对于主业萎缩、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坚决推动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