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练“独门绝技” 产品获自家员工热捧
基金年报已进入密集披露期,多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独门股”浮出水面。截至3月25日,共有11家基金公司披露了旗下基金2021年的年报。丘栋荣、陆彬、蒋茜、国晓雯等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在2021年极致分化的行情中业绩优秀,与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挖掘“独门股”密不可分。
与2021年四季度末公募基金前50大重仓股相比,作为以挖掘冷门小盘股见长的基金经理,丘栋荣的持仓几乎都称得上是“独门股”。中庚小盘价值第三大重仓股柳药股份是一家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2021年四季度该股涨幅为16.74%,在2021年12月24日到2022年1月14日期间,该股涨幅更是高达35.14%。中庚小盘价值第四大重仓股豪能股份,是一家汽车齿环制造龙头企业,2021年四季度该股涨幅达28.40%。翻看中庚小盘价值2021年三季报,该股尚未进入前十大重仓股,也就是说,这只股票让中庚小盘价值在2021年四季度收获满满。紫天科技作为中庚小盘价值第五大重仓股,是国内生产液压机的龙头企业之一,股价从2021年10月27日的25.75元一路上涨至2022年1月14日的43.32元,涨幅高达63.84%。此外,中庚小盘价值的重仓股信隆健康2021年四季度涨幅20.07%,一汽富维涨幅32.45%,千金药业涨幅48.17%。
截至目前,在已披露年报的基金中,丘栋荣管理的产品最受自家员工欢迎,4只基金被自家员工合计持有6177.52万份。粗略计算,丘栋荣2021年为自家员工赚了逾3600万元。陆彬、国晓雯管理的基金也为自家员工赚取了超百万元。
在丘栋荣所管理的四只基金中,中庚价值品质成立于2021年1月19日,年中的员工持有份额为2580.87万份,2021年年底增长到2915.61万份。2021年,这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达37.02%,大概为员工赚了1079.36万元。中庚小盘价值的员工持有份额为1892.69万份,2021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为65.15%,若这些份额2021年被员工一直持有不动,粗略计算这只基金为员工赚了1770.59万元。中庚价值灵动的2021年净值增长率达45.45%,2021年年底员工持有该只基金共计812.81万份,若这些份额被员工一直持有不动,2021年这只基金为员工赚了550.55万元。中庚价值领航2021年年底被员工持有556.41万份,2021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为31.94%,若这些份额2021年被员工一直持有不动,这只基金为员工赚了292.63万元。
此外,在已披露的基金年报中,截至2021年年底,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核心成长被自家员工合计持有1298.75万份,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5月24日,基金公司员工持有自家基金一般有半年锁定期。2021年该基金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12.16%;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11.82%。粗略计算,这只基金半年时间为自家员工赚了156.13万元。
国晓雯管理的中邮新思路混合在2021年同样为“自家人”赚超百万元。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邮新思路自家员工持有260.56万份,2021年该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0.80%,假设这些份额被员工一年持有不动。2021年这只基金为员工赚了175.22万元。
在年报中,国晓雯对2021年的投资思路进行了反思。“年初参与的顺周期标的没有及时兑现”,为组合带来了一定亏损。对于后市,她表示,稳增长肯定伴随着流动性的宽松和宽信用,市场指数层面应该不会太差。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已经看到长期意义上的低位布局良机。
“总体上,政策积极则经济动能恢复,应更积极看待经济。”丘栋荣在年报中分析称,2022年年初,市场承受较大压力,权益资产快速调整释放风险。与之相对应的是,在风高浪急的同时,权益资产将获得更高的隐含回报水平。
陆彬表示,3月以来,市场短期内出现了剧烈的调整,但越是短期的剧烈变动越不可持续。“我们始终以‘弱者心态’去面对和适应市场,保持敬畏之心,对基本面的景气度变化更敏感,估值容忍度更低,公司质地要求也会更严格。”他认为,站在当前时点,以一年两年的时间维度看,很多股票的隐含回报已经非常有吸引力。
诺德基金量化投资总监王恒楠认为,近日市场超跌反弹,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外资流出对市场的影响力会被逐渐消化。当前A股整体估值合理,安全边际强,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市场的投资机会仍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投资上我们会结合产业政策、行业景气度、公司成长性等因素优选行业,长线布局。总体来讲,我们认为现在可能是一个长期的低位布局良机。”
但丘栋荣认为,当前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分化仍非常激烈,结构性高估和低估仍并存。“像一些传统行业和领域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最便宜的10%以下分位值,而以大盘成长股为代表的高估值品种即便过去一年持续调整,但绝对估值水平较高,仍处于历史90%以上分位值。”他表示,将更关注那些低估值品种中“不合理”的标的,坚持低估值投资理念,通过精选个股获取超额收益。
具体到行业配置上,陆彬认为,新能源产业的上游品种,当前估值非常便宜,业绩确定性很高,但是市场的分歧巨大。预期差的产生,正是可能的超额收益来源。“具体组合上,用光伏等板块来防风险,用计算机传媒、医药和新能源车板块来进攻,是当前市场环境下一个比较好的配置策略。”陆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