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这家管理规模近千亿的公募基金宣布更名
3月23日,信达澳银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外方股东的实控人变更,以及公司国际化发展战略需要,公司自2022年3月21日起正式更名为“信达澳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澳亚基金”)。
资料显示,信达澳亚基金2006年6月5日成立于深圳,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现由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外方股东East Topco Limited共同持有公司股份。信达澳亚基金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国内首家由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也是澳大利亚在中国合资设立的第一家基金管理公司。
海通证券(10.440, -0.04, -0.38%)数据显示,信达澳亚基金中长期综合投资业绩取得了行业瞩目的佳绩。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达澳亚旗下权益类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289.88%,全公募市场排名1/123;近五年平均收益率313.87%,全公募市场排名1/101。
“公司更名立足于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需要,旨在全面提升资产管理能力,更突显公司走向亚太的国际化战略,如因更名给投资人带来不便,希望能够得到投资人的理解”,信达澳亚基金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将秉承十几年来所坚持的成就客户的理念,继续坚守资管责任,坚持“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投资哲学,努力成为亚太地区一流的资管行业原材料供应商,为投资人创造更大价值。”
2017年,因外方股东股权发生变更,“华宝兴业基金”更名为“华宝基金”。同年,为了公司中英文名称保持一致,以及通过两大股东品牌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信诚基金”更名为“中信保诚基金”,不涉及公司股东变化。
2016年,“华福基金”更名为“兴银基金”。同年,因股东股权发生变更,“中原英石基金”更名为“太平基金”,“金元惠理基金”更名为“金元顺安基金”。为了提升公司品牌识别度,“兴业全球基金”更名为“兴全基金”。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更名,业内人士表示,更多的基金公司是出于被动的原因,因为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公司取名的逻辑就是由股东的名字命名而来,一些公募基金可以通过借助股东方的知名度打开市场,不便的是,公司股东一旦发生变更,就不得不进行更名。
国内基金产品的命名规则包含了公募基金公司的名称,如果公募基金公司名称发生变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经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双方若同意则可将旗下已管理的所有证券投资基金名称、基金合同及托管协议进行修订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