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销售费用近25亿、“医美”踩刹车

2022-03-16 14:18:38

  “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平台公司,做的生物活性材料是往下游延伸,为大家提供健康、美丽和快乐的生命体验。”3月14日,在华熙生物2021年业绩媒体沟通会上,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赵燕在此次业绩会上反复强调,华熙生物主要聚焦功能糖和氨基酸两大类生物活性物质。2022年的重中之重是“合成生物”。与此同时,2022年华熙生物还将在组织、人才端,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落地,坚持长期主义,继续构建品牌力,持续构建科技新生态等。

  近日,华熙生物发布2021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48亿元,较上年增长87.93%;实现归母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增长21.13%;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12.76亿元,较上年增长80.97%。

  2021年华熙生物医疗终端业务实现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21.54%,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4.15%,毛利率为82.05%。其中,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5.04亿元,同比增长15.88%;骨科注射液产品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37.08%;其他产品共计实现收入0.72亿元,同比增长42.70%。

  从以上数据看,医美在华熙生物营收占比确实不大,但市场习惯将其归类为“医美”企业。一位券商消费组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目前在医美领域没有形成龙头性大企业,所以市场上会将在C端较为关注的企业归为医美领域。

  “考虑到公司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研发端提前的进行基础投入,同时加大了在合成生物上的投入。”赵燕表示,华熙生物在研发端一直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高壁垒及拓宽护城河,在2021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2.84亿,比2020年增长了101.43%,研发投入占比5.75%。

  2021年华熙生物重点布局了合成生物研发平台,“山东省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于12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的认定,同时也在北京大兴成立了“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33.580, -0.82, -2.38%)基地”,即将投入使用。

  “2021年年底,华熙生物合成生物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平台已经初步建设完成。同时在2021年,我们通过合成生物平台,也实现了很多产业成果转换,比如人源重组胶原蛋白,还有原来由酶合成的NMN,现在都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出来的,还包括5-ALA,人乳寡糖、硫酸软骨素等。”

  在财报中,华熙生物对合成生物学的描述是:合成生物学是“未来改变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是分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的组合,使用工程学的原则来设计生物系统和生物工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代谢工程技术、酶进化改造技术等先进生物技术手段,改造和优化现有自然生物体系。

  赵燕以青蒿素举例称,我国是青蒿素生产大国,曾经在2015年以前,在青蒿素原料药上中国占了全球的80%-85%的市场份额,但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球不到10%,因为我国后期的纯化技术没跟上,仅限于前端提取卖原料,终端产品用进口的。

  2005年美国科学家组织团队用合成生物来研究青蒿素,至2015年研究成果转换成生产力,并在美国工厂投产,至2020年全球青蒿素原料药市场发生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美国在青蒿素原料药上占领了全球80%-85%的市场份额。

  合成生物同样可以应用于动物领域。赵燕再次举例称,原来透明质酸是从公鸡冠中提取的,200公斤能提1公斤的透明质酸,彼时透明质酸比黄金要贵15倍多,一克透明质酸要100美元,一克黄金只需6块美元。“但今天通过细胞工厂生产,还没有用合成生物,成本是原来鸡冠提取法的1%都不到,且这种效率还没有合成生物高。”

  华熙生物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郭学平进一步指出,合成生物是华熙生物底层的基础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华熙生物研究的属于狭义的合成生物学,即用基因改造、基因编辑的手段,通过改变一个微生物原有的基因组合,以一种新的代谢合成路径合成所需要的物质,最终再用发酵的手段来实现目标产物的合成、制备、生产。

  据介绍,华熙生物合成生物学现在重点的方向基本上涵盖生命健康所需要的三大物质:透明质酸;肝素、肝素类似物肝素寡糖;硫酸软骨素。目前已经通过合成生物实现投产的物质,包括依克多因、Y-氨基丁酸;在布局研发中的包括唾液酸、肝素、寡糖等。华熙生物在人源胶原蛋白的技术层面已经取得突破,目前正在天津的工厂进行中试,若顺利就会很快就会转入量产。

下一篇:坚持长期主义,华熙生物回应热点问题
上一篇:股票有分红吗?股票分红形式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