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元级私募正心谷遭投资者多项质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此次事件涉及投资者数量高达几十人,投资者提出的质疑多达十几项,包括:公司是否高位接盘兴业银行(20.400, 0.44, 2.20%)、云铝股份(11.390, 0.37, 3.36%)、神火股份(9.710, 0.46, 4.97%)、山东海化(7.040, 0.02, 0.28%)和中泰化学(9.570, 0.09, 0.95%)等多只股票?是否存在“代理基金经理”、利益输送?是否存在虚假宣传(几乎所有产品都在净值以上)?风控机制是否完善等。
二是针对合规问题,正心谷相关人士表示,一直以来都规范运作,所有投研流程、投资决策均有体系化的风控合规流程保障;至于产品净值回撤方面,短期净值波动不代表长期投资结果,公司将继续长期深度研究和实地调研,增强投研队伍建设,用业绩来赢回投资人的信任。
四是对高位接盘的质疑,上述相关人士表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公司所重仓的股票均在合同范围内操作,投资范围从未自我设限或完全只局限于某些主题投资机会。由于2021年A股市场消费板块和医药板块面临较大幅度调整,未有持续性投资机会。因此,在科技制造与“强者恒强”投资逻辑领域布局较多,具体投资标的包括有色金属、化工材料、电子半导体等行业,未集中在周期与传统化工板块。
五是关于仓位较高、持仓混乱、频繁换股等投资操作是否导致基金净值大幅下跌,以及未来投资组合如何调整等问题,正心谷相关人士表示,公司投资方法是自上而下的宏观判断与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相结合,因此自上而下维度调仓策略也曾使用。正心谷表示,“早在2018年,公司换股、调仓行为均基于深入调研与宏观判断,而导致净值下跌或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有专家表示,投资者与资产管理人产生纠纷、管理机构因内讧而“分家”的闹剧比比皆是,而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则是依据投资者与机构签订的合同,判断资管机构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由此可见,在这场纠纷中,正心谷是否存在触发合同要约行为成为关键。
近两年,私募业进入发展扩张期,百亿元级私募阵营不断扩大。据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百亿元级私募数量已达104家,其中量化策略百亿元级私募有27家。整体来看,在上述104家百亿元级私募中,新秀数量占比超50%。
去年8月份,作为百亿元级私募大佬的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在一场路演中公开回怼投资者,“亏了钱你活该,我不会向你道歉!”“我们就是炒股的,没有行业方向”“回撤的原因是你,怪你自己,我从来没让你买!”。随后,该事件持续发酵,致使很多投资者无法接受这样的服务态度。
临近2021年年底,近千亿元级的量化私募幻方量化发布一则致歉书(《致尊敬的投资者》)。幻方量化表示,公司对产品业绩回撤达到历史最大值而深感愧疚,业绩波动一部分原因是受长周期上的持股波动影响;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量化资管行业规模扩展过快,策略同质化严重,进而加大整体操作难度。对此,公司会不断调整策略,加大对策略研究投入,务求在未来竞争中取得领先。
新年伊始,又有两位投资大佬公开道歉。仁桥资产总经理夏俊杰在近日发布的《仁桥资产投资备忘录-2021》中表示,2021年公司在地产板块的投资非常失败。中证地产指数全年下跌20%,而持仓的某龙头公司全年下跌幅度远超该指数。百亿元级私募慎知资产创始人余海丰也于近日表示:“相对于(公募)同行的表现,这是我自2012年有公开业绩以来最差的一年。在此,给各位信任、支持我们的投资人、渠道朋友,发自肺腑地表示惭愧!”
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些回撤产品中,除了主观交易产品外,量化策略产品也现身其中。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对记者表示,去年量化交易规模增长过快,策略趋同性导致同涨同跌,其中,部分策略遇到规模天花板,导致效率减弱;同时,投资者过度关注量化交易业绩,导致心态失衡。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也对记者表示,自去年9月份以来,量化私募遭遇了严重考验:一方面,随着市场波动的无序性和热点持续性变差,导致量化策略出现回撤,指数本身的Beta回撤的同时,超额部分也出现回撤;另一方面,量化策略的波动加大与规模显著扩张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私募规模扩张太快导致策略无法捕捉更有效的投资机会。
玄甲金融CEO林佳义表示,量化策略同质化外,换手率高达百倍,交易佣金本身也是消耗超额收益的因素之一,这加剧了策略跑不出收益。由此来看,量化产品业绩分化源于策略组合差异性,以及规模容量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