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成本低 商业银行青睐发行可转债

2021-12-25 21:11:33

  巨额银行可转债即将面世。兴业银行(19.070, -0.19, -0.99%)日前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500亿元可转债“兴业转债”,24日将开启网下申购,27日将开启原普通股股东优先配售与网上申购。

  对于为何发行可转债,兴业银行表示,虽然目前资本充足水平仍能满足当前资本监管要求,但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在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预留缓冲空间,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以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经营环境及监管环境。

  支持全行转型发展也是一大因素。该行表示,根据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总体判断并结合自身实际,预计自身未来几年内业务发展将保持较稳定的增长,有必要在内部利润留存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外部融资,为全行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基础,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9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9.54%,均满足监管要求。据浙商证券(12.880, -0.24, -1.83%)测算,以该数据静态测算,如兴业银行可转债成功转股,可提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0.82个百分点,升至10.36%。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方式分为内生性补充和外源性补充,内生性主要依靠公司经营获取的留存利润,外源性补充包括配股、可转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渠道。其中,发行可转债已成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主要方式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商业银行发行可转债次数明显增多。Wind数据显示,除兴业银行外,今年以来已有上海银行(7.140, -0.02, -0.28%)、杭州银行(13.150, -0.11, -0.83%)、苏州银行(6.750, 0.00, 0.00%)、南京银行(8.920, -0.09, -1.00%)4家银行发行可转债,累计发行金额达600亿元。若将时间维度拉长,2016年至今,随着中小银行陆续上市,商业银行可转债发行主体也由以往的大中型银行转变为中小型银行。

  据天风证券(3.960, -0.05, -1.25%)预测,按照目前资产结构及增速,未来三年部分中小银行仅仅依靠内生性增长较难维持或者提升当前的资本充足率水平,面临着一定的资本缺口压力,预计中小银行可转债将迎来发行高潮。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84%、13.39%、12.96%、12.46%,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明显低于大行。有业内人士表示,后续监管部门可能降低可转债的发行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非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

下一篇:股票如何选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上一篇:六种交易方式,是股票吗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