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46只基金限购!年末基金“闭门谢客潮”汹涌
12月至今,共有271只(A/C分开统计)基金宣布暂停或限制大额申购,其中超过2/3为固收类基金。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闭门谢客”的权益类基金整体数量少于固收类基金,但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和“夺冠热门”的绩优基金扎堆现身限购榜单。
更早之前就暂停了大额申购的基金,如华安文体健康主题、金鹰民族新兴、大成国企改革等至今仍未开放。其中,由“划线艺术家”刘畅畅管理的华安文体健康主题的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累计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的金额不超过5000元。金鹰民族新兴将产品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基金份额的最高金额限制为5万元,大成国企改革将单个账户申购(含定期定额申购)和转换转入累计金额限制为1万元。
崔宸龙管理的“翻倍基”前海开源新经济,早在7月底就调整大额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转入业务限额至5万元,至今仍保持限购状态。同样的,宝盈优势产业至今仍将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金额上限限制为5000元。
业内人士指出,年末基金限购往往出于主动调控基金规模考虑。通过限购将基金规模限制在较为合适的范围内,尤其是一些业绩表现优异的基金,避免资金短时间内大量涌入而摊薄收益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当前市场存在结构性波动,投资者有这样的看法很正常。部分板块估值高企时,重金布局其中的公募基金采取限购措施,一方面可以阻止资金过度涌入,防止进一步推高估值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方便基金经理更从容地调仓布局。
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投资者有这种担忧也是正常的。基金限购可能是因为基金经理已经意识到持仓标的估值较高,未来风险会越来越高,从而通过主动调控基金规模来避免基民过度参与。此外,从当前市场表现来看,接下来市场大概率会延续震荡行情,波动性较大,规模快速扩大确实不利于获取超额收益。
某公募固收总监对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记者直言,力保年末基金业绩排名或是债基限购的重要原因。到了年末,很多债基收益已经做得差不多了,限制大额申购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构资金摊薄收益,保住排名优势,特别是有净值考核的理财账户,一般不再接纳新的资金。
此外,也有市场消息人士透露,较多债基大额限购可能与委外产品有关。委外定制债基通常都是合作发行的定制产品,基金规模比较小。这类产品持有人结构一般比较稳定,并不想太多资金参与,以免摊薄持有人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