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不香了!今年最火基金惊现大幅回撤!发生了什么?

2021-11-14 09:33:04

  9月中旬以来,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量化私募,遭遇了一轮大面积回撤,部分甚至创出历史最大回撤。对此,私募分析,这次回撤主要是beta与alpha双杀,部分风险敞口大的量化产品的回撤较大。

  不过,他们强调不要神话量化,量化只是一种具体概率的投资方法,随着市场的成熟,超额收益势必会下降。量化机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迭代、更新自身策略。

  量化私募最近的日子不好过,在规模一路高歌猛进之际,业绩突然出现整体回撤,部分百亿量化私募旗下明星产品也创出历史最大回撤。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止11月10日,股票量化基金近一个月整体收益为-1.38%,其中41只基金跌幅超过10%。

  其中,中性和指增产品回撤显著。对此,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分析,这波回撤,是由多方面原因叠加造成的。主策略中证500模型、其他策略如沪深300模型都出现了较大的同步回撤,而这些模型本身相关性并不高;另外,负基差也出现了急剧的收敛。因此,他分析,本次回撤,体现出的特点是指数增强产品在回撤,并且是指数beta与超额alpha双杀。中性产品也在回撤,有伴随着负基差的急剧收敛。由于指增和中性是国内量化策略中资金容量最大的策略类型,因此几乎所有主流量化机构都出现了较大的回撤。

  聚宽投资总经理王恒鹏表示,前国内的主流量化选股模型还是以交易数据为驱动,不适应的情约包括“流动性缺失”、“市场极端分化”、“风格切换过快”这种,近期的回撤,后两者的原因更多些。其中,他认为,指数增强和量化选股回撤对冲策略回撤更,因为除了超额回撤,更的回撤幅度是来指数的Beta回撤。

  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分析,中性产品由于超额回撤的同时,最近基差收敛也很大,导致很多中性产品回撤都超过了5%。指增产品是由于超额回撤叠加指数回撤。在他看来,这本质上都是超额的回撤,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9月中下旬以来市场风格快速切换,市场处于小概率事件频发的阶段,量化基金风格上的暴露对超额回撤是主要因素,所以5-8月通过放开风格限制赚钱较多超额的机构最近回撤就很大。

  喜岳投资首席投资官唐涛则认为这次回撤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和风格上的暴露。量化策略本身风险敞口是不一样的,当行业或风格上的暴露和市场走势成反方向时,有行业和风格暴露的策略会产生比较大的回撤。

  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也认为,从策略上,部分偏离的量化本质,在行业和风格上有显著的暴露,阶段主要受益于行业以及风格动量,9月中旬以来,行业动量反转,风格切换频繁,尤其是高频机器学习一类的策略回撤相对较大。他表示今年市场上热钱很多,过于表现优异的策略获得了大量资金的青睐,管理人为了策略扩容被动降低换手,导致遇到极端风格转换突发事件时,模型持仓调整不及时而出现较大亏损。

  不过,千象资产补充指出,短期贝塔部分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也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同时,近期市场出现了相对明显的风格轮动,超50%支个股没有跑赢中证500指数,由于量化指数增强策略进行全市场选股,且持仓分散,强指数弱个股走势使得这段时间量化策略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相当高。

  徐书楠也指出,长期看,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市场无效波动会变小,超额水平会不可避免地下滑,同时,超额的波动也很可能会增加。不能简单的以历史超额回撤水平作为对未来的预估,而应以更加合理的预期看待指增及中性产品的未来表现。

  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直言,量化不是神,是一种具体概率的投资方式,所以概率赚钱的时候,一定有亏钱的概率,所以量化超额亏损也是正常现象。

  而据私募排排网数据,在近期回撤后,百亿量化私募年内平均收益为18.61%,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10家百亿量化私募年内收益超过20%。

  千象资产直言,大幅回撤并不意味着量化策略出现了大面积失效。在其看来,任何策略都有周期性,评判策略失效并不能只看某一小段时间。其指出,近期超额回撤较大的管理人往往也是今年以来超额收益较高的管理人,即使出现了回撤之后大部分管理人年初至今超额收益仍较为明显。

  宽投资产表示,这不是策略失效,而是阶段性的不适应。量化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数据分析,选择更大的概率来投资,但并不是任何时段都是赢的。拉长周期来看量化策略产品过程中有起伏实际上是正常状态,如果策略是适应分化,风格切换的行情,那么在更长时间里常态行情下就会不适应。

  唐涛认为,判断一个策略的有效性要从它的投资逻辑为出发点结合市场变化和组合特征来决定。另外,量化策略也需要迭代更新、与时俱进。任何一类策略都会有回撤,而发生回撤的时候,我们要弄清楚回撤为什么发生,具体原因是什么,是否是一个长期现象。短期的影响不足以构成策略上的调整,但长期的影响必须要对策略进行改进和完善。

  王恒鹏也认为策略本质上并没有失效。“历史上此类的超额回撤已经发过很多次,但乎都没有超过3个的回撤周期,并且例外都回归了正超额。超额回撤更多是情格极端带来的,此时需要做的是做好风格约束,但不需要做主观择时或所谓的策略切换。向未来,策略会持续迭代,丰富超额来源,不断提升策略的鲁棒性,适应更多情风格。”他表示。

  徐书楠也指出,对于长期有效的模型,短期表现不佳就是策略本身必然发生的一部分,不能认为是策略失效。只有长期表现不佳,才能认为是策略失效。

  张辉认为,当策略失效时,要对策略归因,判断是市场还是模型原因。如果是市场原因,则需要对未来的市场状态作出一定的判断,是否需要在短期内加大风险约束减少亏损。如果是策略失效,则需要归因是策略在风控端控制不足还是策略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市场结构,管理人应该更加透明和投资人沟通,让投资者理性做出判断。

  王恒鹏直言,策略其实是持续迭代的,并不是近期遇到回撤才迭代,迭代也不会根据情来调整,是向未来持续丰富超额来源以及建更精细化的控模型,不断提升策略的鲁棒性,适应更多情风格。

  徐书楠也表示,策略一直在持续的优化、改进之中,因此,策略的调整是持续进行的,与近期表现是否优秀并无明显关系。

  近期,备受市场关注的量化投资再度陷入舆论的漩涡。数据显示,9月份以来不少量化私募回撤明显,此前业绩表现亮眼的指数增强产品如今却成为“重灾区”,短期超额收益告负,并未跑赢对标指数。

  针对近期量化策略回撤情况,不少投资者对于指增产品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及风险点十分关注。多数量化私募认为,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未来几年都仍将存在着远高于成熟市场的超额收益,短期波动不会影响长期alpha的获取,同时提示称多重风险仍需警惕。

  宽投资产表示,指增产品超额的来源主要是应用数据统计方法去捕捉标的交易中的定价偏差。目前市场参与者结构和交易波动仍然为量化指增产品提供了较好的超额收益。指增产品是对标标的指数,通过获取超额收益来超越标的指数的量化策略。

  那么,指增产品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究竟如何?千象资产认为,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未来几年都仍将存在着远高于成熟市场的超额收益,这为指数增强策略的长期收益提供了保证,短期内的波动不会影响到长期alpha的获取。

  因诺资产创始人徐书楠分析称,从长期看,随着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从散户市逐渐进入机构市,市场无效波动会变小,因此,超额水平会不可避免地下滑,这一趋势与机构的水平无关,而是与中国市场的特点紧密相关的。但是,超额收益的收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指增产品的超额收益仍然可以保持在远超成熟市场的水平,从而给指增产品提供长期吸引力。

  聚宽投资总经理王恒鹏指出,长期而言,经过逻辑性和大数据样本检验的量化模型还是可以持续产生超额收益的,但是短期波动依然会不断发生,同时行业的平均超额收益会逐步下滑,直到个位数。量化的规模也会逐步提升,直到进入一种均衡状态。

  汇鸿汇升首席投资官张辉向记者说道,九月以来,市场上绝大多数的指增产品超额为负,平均超额收益在-3%左右。原因是由于市场风格切换明显,投顾规模扩张太快且策略同质化,以及前期业绩较好的投顾在风控上较松导致。前阶段指增策略超额最大的风险是市场风格切换严重,该类策略在大小盘切换的行情下会阶段性失效;同质化严重;极端行情如系统性风险。

  谈及近期量化业绩出现回撤的情况,上海某百亿量化私募坦言,量化指增产品的超额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个是纯alpha部分,另外一个是风格因子带来的。风格因子在5-8月是非常获益的,9月至今是利润回吐的过程,所以最近超额回撤较大的机构的过去收益未来的可持续性是需要谨慎的。至于纯alpha收益,和一家机构的投研能力、管理规模和市场环境共同影响的,投研能力在目前大部分机构投研系统比较完整的现在是很难有突破性提升的,是逐步提高的过程,所以规模突然增大,尤其是边际规模的增加较多,一定会对稀释纯alpha,所以对于最近规模大幅扩张的机构的纯alpha收益需要谨慎对待。

  在风险方面,千象资产提示称,目前来看,有三大风险点需要注意:一是近期风格持续剧烈变化且一直重指数轻个股的情况,会导致短期内部分策略失效,引起较为明显的超额回撤;二是近期两市交易量明显下滑,导致部分偏高频类的策略出现了一定的回撤;第三是随着量化机构的大量涌现,部分策略同质化较为严重,交易拥挤带来的超额失效。

  在宽投资产看来,指增策略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标的指数大幅下跌,超额收益不足以覆盖指数下跌,从而出现本金损失;另一方面,策略不适应市场环境,长期超额收益为负。今年以来指数增强产品绝对收益,超额收益表现都非常亮眼,短期的波动回撤瑕不掩瑜,量化指数增强仍然是今年表现最好的产品策略之一。

下一篇:片仔癀股吧东方财富网
上一篇:期货仓位比例多少合适,期货的仓位多少合理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