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发行为什么会遇冷?后续行情还值得期待吗?
基金发行遇冷,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既有外部原因,也因内功不足受到影响。面对眼前的基金销售“冷场”,不必过度担忧。投资者更应该着眼长远、纵观大局,摒弃一夜暴富的投资幻想,以长线思维和价值思维选择、配置,最终才能成为赢家。
近期,基金发行出现明显降温,引起投资者关注。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作为统计标准,10月共新发行97只基金,发行份额合计1203亿份。而9月共发行基金190只,发行份额2344亿份。与9月相比,10月新发基金无论是数量还是份额均减少近一半,即使考虑到国庆长假因素,发行规模仍大幅下跌。
年初市场“买基”情绪高涨,主要是因为基金走势强劲,净值增幅远超大盘。火爆的行情不仅从股市吸走一批资金,还吸引大量“90后”和“00后”入场。春节过后,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基市持续震荡,“基金大跌”多次登上热搜,羊群效应随之上演:行情上涨时,基金申购如潮;表现欠佳时,基金投资者情绪快速降温。
创新类基金的平淡表现也消减了申购热情。今年以来,恒生科技ETF、双创50ETF、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相继面世,由于产品申购程序简化,投资难度降低,一时受到市场追捧。但从后续发展来看,大部分基金表现平平,赚不到钱,投资者兴趣大减。
此外,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热点板块频繁轮换,且波动有所加大,市场观望情绪走强。从宏观来看,下半年以来,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诸多因素叠加,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推动基金销售“入冬”。
从历史经验来看,基金发行锐减后,既有短时间内即迎来市场反弹的情况,也有时隔很久才回温的案例,没有一条铁律可循。相比于紧盯短期行情,投资者更应该着眼长远、纵观大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中寻找答案。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持续显现,A股市场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对长线月以来基金发行份额骤减,但前10个月新发基金数量高达1566只,已超过2020年、2019年的全年发行量,今年整体仍是公募大年。未来随着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加强,资本市场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经济大概率将保持持续稳定恢复态势。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最终会反映到资本市场上。
站在全局角度看问题,就不怕被各种声音带偏。既然经济支撑面没有改变,面对眼前的基金销售“冷场”,也就不必过度担忧。投资者更需要的是调整心态,摒弃一夜暴富的投资幻想,以长线思维和价值思维选择、配置,最终才能成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