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8位“新生代”基金经理扑面而来!
这些业绩跑在前列的新生代基金经理,风格、持仓也不太一样,相比于老将的老练和风格稳定,新生代基金经理往往会表现得更为进取、更有冲劲,当然这其中也有因为管理规模还不算太大的原因,调仓可以更灵活。
比如近一两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几位,彼此间的风格、持仓呈现出多样化,有的主要是把握住了行业主题的机会,比如汇丰晋信的陆彬,这两年多时间,业绩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新能源相关行业,还有建信基金的田元泉,任职基金经理才一年多,但由于其共管的建信新能源,恰逢行业风口,使得业绩表现比较不错,类似的还有汇添富的赵剑、
当然,新生代基金经理也有换手率高、频繁调仓等相对多变、激进的另外一面,比如光大瑞和混合,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29日,马鹏飞作为首任基金经理管理了1年多时间,直到今年8月初换成了王明旭。
从马鹏飞一年多时间的持仓来看,前十大重仓股的变动还是非常明显,单单今年一季度到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就换了一半。有意思的是,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这是一只
,但基金经理曾在2020年报中表示,“我希望将其运作成一只具备一定绝对收益属性的基金。”而到了今年中报时又回顾道:“ 一季度组合的应对和节奏把握不理想,坚持还是顺从有所反复。”
的角度而言,他们对于新生代基金经理的需求不太一样,有的更倾向于自主培养,每年从北清复交等高校直接校招进来,在这些基金公司看来,刚毕业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可以描绘的空间更大,而且与公司的文化更容易契合,对公司的认可度也会比较高。这些基金经理,一旦跑出来了,也就成了基金公司的“养成系”。
当然,也有一些基金公司喜欢直接招有一定经验的基金经理,优势是来了就能上手,但在过往也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进入到一个公司以后,会带来很多已经形成的投资习惯或是认知习惯,有些可能跟公司的理念和文化,并不是很契合。
FOF投资总监郑源指出:“根据我们对历史数据统计,我们可以观察到有部分换过基金公司,也就是有过‘跳槽’经历的基金经理,在新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不佳。因此,从统计数据上来说,我们是更加倾向于关注没有‘跳槽’经历的基金经理的。当然,以上只是从统计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具体基金产品,还应该做具体分析。”
院权益研究员聂涵表示:“对于新生代基金经理的挑选,主要还是从任期的业绩表现出发,挑选管理期业绩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前的基金经理,考察的业绩区间不宜过短,一般在一年以上,以尽可能减少业绩的偶然性因素;其次还会关注基金经理是否单独管理产品,因为共同管理的基金的业绩表现不能完全体现单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此外,如果基金产品是行业主题基金的话,那么基金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单个行业的涨跌表现,还需要关注该基金相对于某一行业的超额收益情况。”
聂涵还指出,“在选择新生代基金经理的产品时,除了关注历史的业绩之外,还可以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基金经理的风格(如投资框架、行业配置偏好等)是否与自己的投资目标匹配;其次,基金经理管理的时间不宜太短,这样能在更长的区间内考察基金经理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第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应该关注基金经理对最大回撤的控制能力;第四,从基金经理过往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的经历和年限可以初步了解基金经理的能力圈与其研究功底;此外,还要关注基金公司的基本情况,如果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较大、投研团队实力较强,那么基金经理可能从公司获得更多的投研资源支持。”
而在郑源看来,“当分析投资任职年限没有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我们主要重点进行以下工作:第一,我们要对其历史业绩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其风险特征有充分认知。第二,我们要通过
对其投资框架和能力圈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有效把握其所适应的市场状态。第三,在持有相应产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持续的跟踪,确认基金经理的投资方式没有出现重大的偏移。”
“当然,在我们的分析框架下,我们认为一个基金经理应该要任职至少达到6~7年以上,才能够基本经历较为完整的市场转换、风格以及行业板块转换。对于投资任职年限没有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当我们对其所管理的基金产品进行投资时,所要面临的最大风险在于我们无法了解其在各种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将会呈现怎样的表现。”郑源进一步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