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低端制造业反而更有投资机会?

2021-10-01 18:59:58

  我觉得投资机会大小,也和关注度高低有一定相关性。有些太高精尖的领域,市场关注度一直很高,每一轮调整,还没到我们认为的比较好的买入位置就又涨上去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很少买半导体。而且我的能力圈也更多在传统制造+新能源方向,TMT方向的研究没有那么多。

  我看好传统制造业的产品升级逻辑,我并不会去找单纯的低成本产能,因为这个过程已经结束了,大量附加值很低的产能已经向海外转移。在当下碳减排的背景下,其实给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要留下附加值高、单位能耗有优势的产能。落后的低附加值产能,会在电力交易的过程中自然被压缩甚至淘汰。

  整个制造业的升级,经过了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已经到了一个爆发阶段。我们看到包括机械零部件、智能化升级改造、新材料、新能源等各个领域,都在走进口替代的路程、之后再实现海外扩张,这个趋势在许多制造业环节都在出现。比如说风电轴承,过去全部产能都是来自海外,现在国内企业的市占率也超过了10%,未来几年国产的风电轴承有望变成主流。

  对于估值,我会考虑今年和明年的动态市盈率,以及更远期五年后这个公司大概率会变成什么样子,对应一个目标市值。比如我在案例分享中提到的那家光伏企业,我当时有一个2025年6000亿的目标市值。在去年这个公司市值到了4700亿的时候,我就觉得偏贵了。今年市值跌到3000亿的时候,我觉得又有吸引力了。

  短期估值和长期市值目标都要考虑。我们比较两个公司的时候,会发现静态的PB、PE、PEG好像都差不多,但是看五年后,A公司能保持很高的增长,天花板也没有达到;B公司过了2022年之后就没有太大的成长性了,那么A公司对应的长期估值就应该比B公司更高。这也是从成长性角度对公司估值的考量。同样,空间的匡算是概率问题,组合最后的构建也是概率问题,不可能确保公司100%达到之前想象的状态,一个公司做成的概率越高,就越应该获得高估值。

下一篇:万达宝贝王全新产品“成长世界”首店开业
上一篇:“主动管理的规则化与流程化”的发展过程?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