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试水”储备原油投放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此后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年第一批国家储备原油竞价交易的公告》(下称《公告》),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将于9月24日在国家储备石油交易系统进行2021年第一批国家储备原油竞价交易,销售总量约为738.36万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竞价交易的品种为保税原油,即在我国境内海关监管下,未办理入关手续,存储在保税油库的原油。因此,《公告》要求参与国家储备原油竞价交易的企业须符合国家炼油产业政策且拥有足够进口允许量余量,且信用良好、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此外,购买的原油应主要用于化工化纤等原料生产,自用不转售,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具体来看,第一批储备原油投放资源表中包含卡塔尔海洋原油、福提斯海洋原油、阿曼原油等5个原油品种,均储存在辽宁省大连市范围内的大连新港、长兴岛港等地,入库时间多为2020年4月—5月。
金联创燃料油分析师周密分析指出:“除中石油、中石化等具备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主营单位无进口配额限制外,其他有资格参与竞价交易的民营企业须有进口原油资质以及年内仍剩余充足的进口允许量。此外,要求购买的原油主要用于化工化纤等原料生产,故此次竞价企业主体更倾向于主营单位及民营炼化一体化梯队。其中主营单位具有明显优势,民营大炼化企业受配额限制较大。”
在当前我国超70%的原油对外依存度背景下,国际油价上涨在进口端造成一定压力。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原油进口量3.46亿吨,进口均价3036.3元/吨,同比上涨30.7%。
“现在国际原油价格相对偏高,而我国原油进口量一直较大,这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复苏和调控带来一定压力。此次国家通过储备原油的投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油价起到抑制、缓冲作用,对于宏观调控产生有利影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董秀成对记者表示。
国投安信期货高级分析师李云旭也表示:“今年以来,包括煤炭、铜铝锌在内的大宗商品涨价都很厉害,国家都在通过投放储备去调控大宗商品价格。石油也不例外,通过公开的举措,向市场释放一些调控信号。”
“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从2005年前后开始建设,现在一期、二期、三期基本已经建设完成,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现在有必要通过石油储备设施中的原油轮换,把原油从储备库里倒出来,完成应急演练工作,发挥储备原油应有的应急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另外,通过这次投放,也可以试验一下市场对储备原油投放的反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郭焦锋告诉记者。
“此次储备原油竞拍总量约738.36万桶,合计约100万吨。以设计规模为2000万吨/年的炼化一体化炼厂为例,开工率在95%左右时,相当于炼厂20天左右的消耗量。而此次投放的5种原油品种不排除由多家企业分别竞得,因此对比全国炼厂的总原油加工量来看,投放的储备原油占比有限,对国内炼厂原料供应结构影响不大。”周密指出。
“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主要还是与整个大的国际经济环境有关,仅靠我们的一己之力是没有办法真正解决的。国家投放储备原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一种抑制作用,但并不会带来多大影响。”董秀成说。
李云旭也指出:“目前原油定价权主要仍在国际市场,此次储备原油投放的量并不大,很难对价格形成实质影响。从供需角度看,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也较为有限。不过,从政策引导或市场预期的层面讲,可能会向市场释放一种预期,就是如果后期油价继续大幅上涨,后面不排除会有继续投放大批储备原油的可能。”